物理与天文学院2017年学术大会暨2016-2020年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图]

17.01.2018  10:12

1月13-14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2017年度学术大会暨2016-2020年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李政道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全国部分985高校物理学和天文学多个研究领域的8位院士和16位专家,以及物理与天文学院的近400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1月13日举行学术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物理与天文学院党委书记朱卡的教授主持。朱卡的首先介绍了参加此次学术大会的校外专家,对他们的到访和给予学院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学术大会是总结学院各方面工作、交流不同领域研究进展、促进学科间合作的重要活动,希望借此机会,可以促进交流、促成合作”。

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景益鹏院士向全体与会人员作2016-2017年度工作报告,汇报了学院过去两年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进展。随后,物理与天文学院7个二级单位的代表分别作了2017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杨海军教授代表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王孝群教授代表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杨小虎教授代表天文系、钱列加教授代表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陈险峰教授代表光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张何朋教授代表交叉科学研究所、刘文胜教授代表维尔切克量子中心,对各二级单位的概况、人员结构、研究方向以及年度研究亮点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

本年度学术大会安排了四个大会邀请报告和十一个口头报告。口头报告主要介绍不同科学前沿研究领域在这一年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与进展,涵盖了PandaX实验、星系红移、高温高密等离子体物理、低维超导体的量子尺寸效应、单细胞尺度基因调控、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等多个前沿研究领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nthony Leggett教授介绍了他对凝聚态物理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思考;盛政明教授介绍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的理论和模拟研究;王宇杰教授介绍了团队对颗粒固体的研究进展;杨小虎教授介绍了关于建立暗物质光晕和星系之间可靠联系的最新进展。

本年度学术大会期间,张贴报告展示了七个研究单位本学术年度入选的61份前沿研究进展。经与会教师和校外专家投票,从研究生的张贴报告中遴选出5篇最佳学生张贴报告,并给予奖励,获优秀学生张贴报告的学生是吴越珅(导师:刘荧)、李俊(导师:洪亮)、罗辑(导师:陈民)、杨宇森(导师:刘荧)、张飞洋(导师:刘江来)。

物理与天文学院学术大会全面展示学院每一学术年度在各自前沿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与进展,以“开放、促进、合作、协同”为方针,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至今,物理与天文学院年度学术大会已经举办了七届。

1月14日上午召开了2016-2020年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由本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景益鹏院士主持。陈鸿教授、陈仙辉院士、戴子高教授、方忠研究员、冯珑珑教授、龚旗煌院士、李儒新院士、林海青研究员、牛谦教授、沈保根院士、沈健教授、王挺贵教授、王炜教授、谢心澄院士、于渌院士、詹明生研究员、张富春教授、张广铭教授、张振宇教授、朱邦芬院士、资剑教授等21位校外专家,以及学院28位长聘教授作为学术委员会院内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景益鹏介绍了物理与天文学院当前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们就存在的问题对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院外学术委员会成员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物理与天文学院,纷纷发言,气氛活跃。与会人员认真聆听了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院内委员、原物理系主任季向东表示,尽管物理与天文学院近十年发展迅速,但距离世界一流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希望委员们今后继续支持和帮助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发展。最后,景益鹏表示会后一定认真吸收和消化校外专家们的重要意见和建议,努力使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不断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