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苹果树"落户上海 引入"牛顿基金"提高国际学术能力

07.08.2015  07:17

  从灰绿的枝丫上不断长出嫩绿的新叶子,来自英国牛顿庄园苹果树的枝条,被嫁接到上海本地苹果树上后,正在努力适应上海“新家”的环境。

  这是今年3月由上海市科协专程从英国引种的,与它们相关的传奇故事在科学史上广为流传:1665年的夏天,英国科学巨匠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短短几秒里,闪过了关于“万有引力”的灵感,也照亮了人类此后数百年的科学探索之路。

  昨天,引种倡议的发起者、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在上海见到这棵苹果树后说:“要让人们从牛顿的苹果树上了解牛顿和他的科学精神。

   心怀科学,二访苹果树

  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说,牛顿是他非常崇拜的物理学家,另一位是麦克斯韦。

  杨福家在英国访问工作期间,看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门口的牛顿苹果树时,不禁想:“这真的是启发了牛顿的那棵苹果树吗?”看着眼前这棵瘦小的树,他心里泛起了疑问,这么矮小的树所结的果实怎么能砸到牛顿的脑袋呢?

  他了解到,三一学院的苹果树并不是“原版”,而是从牛顿故乡伍尔斯索普庄园引种移植的。这使得杨福家萌生了“去看看原版牛顿苹果树”的想法。他先后去了两次,第一次天气不好,没看到苹果。而第二次,他终于见到了挂满苹果的枝丫,也看到了英国女王为苹果树树立的标牌。

  事实上,“牛顿因被苹果砸到头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过,牛顿的确是看到苹果落地的情形后,才受到启发,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尽管苹果并没有真砸在他头上。

  牛顿苹果树激发科学精神

  可否把象征科学创新精神的牛顿苹果树引入上海?去年夏天,以杨福家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发起的这一倡议得到了上海市科协的积极响应。

  牛顿苹果树作为英国国家级文物,归属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管理。在英国驻沪总领馆文化领事的积极推动下,市科协与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取得联系,表达了希望引进牛顿苹果树的真诚愿望。基金会回复,同意剪枝嫁接到上海的苹果树上,并诚挚邀请科协代表赴英国林肯郡伍尔斯索普庄园剪枝。

  获得由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引进牛顿苹果树枝条的审批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的批准后,今年3月,市科协党组书记杨建荣率代表团赴英国牛顿庄园剪枝。3月6日,枝条正式从英国出关。3月8日,枝条从上海浦东机场正式入关。当晚,在上海首席园艺师的亲自操刀下,牛顿苹果枝条成功嫁接。

  据介绍,想要让生活在温带的苹果树适应上海的亚热带气候,辰山植物园的科研团队颇费了一番工夫,这次修剪的5枝21个芽点,成果率在95%以上。如若一切顺利,年底就能搬迁至新家科学会堂。

  据悉,这是我国唯一一棵获得双重身份验证的牛顿苹果树。一张是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给予的“出生证”,一张是中国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户口本”。

  公开招募20名青年科技才俊

  在引进牛顿苹果树的同时,上海市科协还将“牛顿基金”的高端培训项目引进上海。

  据介绍,2013年,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英国大学和科学国务大臣戴维·威利茨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研究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宣布共同设立“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并以牛顿命名,简称“牛顿基金”,该基金由两国系列学术合作项目构成。

  “牛顿基金(上海)”是一个短期高端培训项目,旨在培养和提高本地青年科技人才的国际学术能力。培训侧重三个方面,分别是对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做演讲、加入国际科研团队开展国际合作项目进行专业化培训。授课专家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推选,培训语言为英语。

  市科协作为“牛顿基金(上海)”的负责单位,将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向全社会公开招募20名青年科技才俊参与本次培训。申请人需具有中国国籍,硕士及以上学位,35周岁及以下;工作或学习的专业领域为健康生命科学、环境技术、食品与水安全、能源、城镇化、教育与创意经济。(具体报名要求请关注市科协官网:www.sas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