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罗德学者访问中国研究院
4月2日,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印度、津巴布韦、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的15位英国牛津大学罗德奖学金获得者来访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从中西方制度之争展开了对中国政治模式的阐述。他借用美国前总统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格言,对比中西政治制度优劣。他表示,美国所谓的民主选举受资本力量影响过大,中国“选拔+选举”的模式保障了领导人的素质和能力。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由自身“文明型国家”的文化和底蕴所决定的,在它背后是中国数千年“统一执政集团”和选贤任能的传统。
张维为对“民意”和“民心”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他解释,“民意”是一时的“公众意见”,而“民心”是人民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今天的中国体制总体上能够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式,做出符合人民长远和整体利益的决策。
张维为将“中国模式”概括为:政治层面的“选拔+选举”模式,经济层面的“混合经济”模式,社会层面“社会和国家互动”模式。反观西式民主,他指出了其“三个基因缺陷”:即理性人的假设、权力绝对化、程序万能论,这正是导致特朗普崛起、英国脱欧公投等黑天鹅事件的重要原因。
提问环节中,青年学者们就中国领导人的合法性来源、中国网络防火墙问题和人权问题等提出疑问。
张维为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的传统下,政绩是人民评判官员优劣的标准,也是广为认可的合法性来源。中国基层政府是民调公司最大的“客户”,中国政府对人民需求的回应速度远快于西方国家。
张维为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例,指出中国网络治理模式有效推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全面崛起。相比之下,欧洲尚未具备自己的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全掌握在美国公司手中,难以应对以大数据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他还用剑桥分析公司的案例来剖析了网络兴起对西方制度的巨大挑战。
张维为认为,一国人权好坏应该首先问本国人民。许多西方国家没有做到“同工同酬”,这显然是违背人权的。他还指出,21世纪最严重的侵犯人权案例就是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现场,张维为还播放了荷兰Nexus思想者论坛上的对话视频,鼓励青年学者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