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陪娃时间每周比妈妈少12小时

17.02.2016  11:07

  上海的爸爸们在教育孩子上表现如何?昨天,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发布了一项《4-6岁幼儿父亲参与养育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爸爸在家更多的是“规划支持者”,虽然越来越多的爸爸重视参与孩子的教育,但总体而言,爸爸陪娃的时间每周比妈妈少了近12个小时。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主任陈彩玉表示,调查内容反映了一个无奈的现实——4-6岁幼儿父亲对于“亲子关系”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投入精力并不高。

   爸爸“工作太忙没空陪孩子”理由不充分

  此项调查以2015年长宁区五个街道500名4-6岁的幼儿父亲与母亲为被试,测查父亲参与幼儿养育的程度。

  不少父亲常感慨“工作忙,没空陪孩子”,但这项调查显示,在工作时间和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这两项上,4-6岁幼儿父亲和母亲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无论在工作日还是双休日陪伴孩子的时间上,母亲都显著高于父亲。

  不过,调查发现,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时间与其工作弹性有关。

  工作弹性越小,受调查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互动性越低。

  →

  工作日,4-6岁幼儿父亲每天工作的时间平均为8.4小时/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为1.69小时/天;幼儿母亲每天工作的时间平均为7.16小时/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为1.74小时/天,父母亲忙碌程度的差异并不大。但工作日,幼儿父亲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为

  2.23小时/天,母亲为3.07小时/天;双休日,父亲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为6.68小时/天,母亲为10.53小时/天。以一周来计算,爸爸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比妈妈少了11.9个小时。

   父亲性别角色越呈非传统倾向带娃责任感越高

  父亲对育儿的态度如何?调查显示,对于“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有41.9%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有29%的受访者持“比较同意”的态度,有4.4%的受访者持“非常同意”的态度。可见,幼儿父亲的性别角色态度普遍比较传统。

  调查发现,幼儿父亲的性别角色态度越呈现非传统倾向,其参与孩子带养的责任性越高。8%的幼儿父亲持“非常不同意”态度,这部分父亲参与带养的责任心更高。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华爱华教授表示,父母和孩子互动方式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比如在孩子玩耍时,妈妈往往是指导者,而爸爸往往是玩伴,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参与越充分,孩子成长得越好。

  →

  在家庭关系中,有50.7%的幼儿父亲最看重“父亲”的角色,29%最看重“丈夫”的角色,11.1%最看重“儿子”的角色。不过,在选择自己花费精力最多的角色时,有36.1%的幼儿父亲选择了“员工/老板”,33.9%选择了“父亲”,15.1%选择了“儿子”,8%选择了“丈夫”,排序依次是工作关系-亲子关系-大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由此可见,在实际生活中,工作是父亲花费精力最多的,夫妻关系是花费精力最少的。

   年轻爸爸首选网络获得育儿信息

  爸爸们最担心的是什么?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在成为父亲之后,他最担心的事项前三名为:家庭与工作的平衡(55.4%)、育儿知识和技能的缺乏(41.6%)、父亲角色不称职(31.4%),“经济负担过重”占20.2%。

  陈彩玉表示,在父职教育训练中,针对4-6岁幼儿的父亲,幼儿园和社区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幼儿园有专业的师资,可针对本园幼儿父亲的现状开设有针对性的父职教育课程或活动,帮助男性树立父亲的角色意识,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行为方式,学会与孩子互动沟通和处理矛盾和冲突。社区则可以面向本区域内的家庭,开展体验式亲子活动。

  →

  在孩子早期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查中,49.4%的父亲受访者认为孩子早期家庭教育应“顺其自然不过多干预”,13.8%选择“参考育儿资料”,11.2%选择“与同龄孩子的家长交流”,6%选择“向长辈请教,参照祖辈的养育模式”,5.2%选择“请专家指导系统科学地教育孩子”。

  结合对“获得育儿知识途径”的调查结果,54.2%的幼儿父亲选择网络。他们对网络有着绝对的依赖,依靠网络和朋友圈获得育儿信息,但这也增加了获得“伪科学”的风险。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