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父母支持孩子体育 远低国际平均水平
上体育课,“一律短服,以示有整齐精神”;早操,“每两周换一教程,以增进学生兴趣”;“如学生无故缺席,则严厉惩戒,不稍宽宥”……
一百多年前,浦东中学就对学生参加体育课,列出如此“严格”的要求。时任校长黄炎培,更把体育成绩写进毕业考核条例:体育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毕业,毕业时体育成绩在丙等以下者,不得享受升学补助费。
一百多年后,如何提高沪上学生体质?是不是该有一份更有目的性的考核“标准”?记者了解到,由上海市教委牵头的《青少年体育健身评估指数》即将出炉,或许能对发展青少年体育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现行体育及格线低于80年前
根据黄炎培所撰写的《浦中校史纲要》记载,建校于1907年的浦东中学当时有晴雨操场、足球场、篮球场、垒球场、排球场、网球场、跑冰场以及乒乓房、弹子房、游泳池(增涛池),另设单双杠、沙坑、掷铅球区域、秋千架、轩轾天平板等,体育设施的规模超过现在大多数中小学的设置。记者在这本校史上还看到一份《高中必修选修各学程程序表》:体育课为必修课程,每周两节,另外还有三节“军事训练”体育选修课。一周五天的体育课程数量,和国文、英语、数学等主课持平。
无独有偶。吴淞中学在整理校史时,发现一份1936年“上海市立吴淞初级中学体育及格标准第一表(男生用)”的表格:男生按年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组别,其中甲组规定的百米跑及格线为15秒5至15秒10,急行跳远及格为4公尺,急行跳高及格为1.20公尺。这个标准若放在今天,或会被当做“刘翔标准”:现今上海规定的初中毕业班,男生的百米跑及格线是16秒5,跳远及格线是3.92米,跳高及格线是1.13米,均比80年前的标准要低。
美国标准突出社区家长“职责”
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光靠学校体育够不够?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郭蓓认为,发展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社区和家长也要承担各自责任。
郭蓓介绍,在一些欧美国家,青少年体育都有国家标准。“这里说的标准,不仅对学生体质或体育成绩的达标有要求,更对家长、社区、体育联盟等有明文规定,明确他们在推动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方面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美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于1987年发布《青少年体育国家标准》,成为众多体育从业者设定青少年运动计划、组织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执行参考准则。2008年,修订后的版本除了继续突出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外,更加强调社团和项目管理者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
这份国家标准,根据运动坏境、父母的角色、培训和问责等不同方面分为9个部分。在美国,父母会被要求签署一份“行为准则”,证明对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积极支持,如果不签署,孩子将无法参加联盟的体育活动。标准还会要求父母扮演诸如教练、队长、募款者、联盟管理者、特别助理和体育迷之类的角色,此外还需定期参加和教练的见面会等。此外,标准对于社区运动联盟的人员筛选、培训等,有严格的规定,并配以完善的问责制,确保各项运动高质量展开。
发展青少年体育是系统工程
即将出炉的《青少年体育健身评估指数》,不仅会关注学生体质各项数据和体育成绩是否达标,还将对所有影响和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因素和人群进行评分,量化后得出直观结论。
《指数》由上海体育学院“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团队负责,其间对全市5%的中小学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进行了抽测,并对全市3万余名中小学学生、3万余名家长和近2000名体育老师进行了健身环境、健身行为和健身效果等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青少年体育在校园体育发展方面,并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课外体育组织、特别是社区和家庭支持方面,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研究小组负责人唐炎表示,发展青少年体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利用体育课外更广阔的社会资源。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认为,“上海标准”可以帮助更多人改变理念,“发展青少年体育,其实需要学校、家庭、政府、社区各司其职,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才能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