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让年轻人爱相声 交大学子探索校园相声之路[图]
从《四士同堂》到《第二天,唐》,从《反正也是证》到《交大那些事》,有这样一群学生,坚持13年,创作了超过6500分钟的相声,还荣获了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这样的社团,大概也就只有上海交通大学相声协会了。
据悉,这些"有趣"、"有梦"、"有段子"的年轻学生自发组织的相声演出,每一部都表达深刻主题,传递正能量。他们开创了一门新的艺术——交大相声。
5月25日18时,上海交通大学菁菁堂的后台,李宏烨和他的相声协会关注着第12台原创校园相声剧《局遇网》的开演。演出吸引了近1000名观众来到现场,其中大部分是学生,也有一部分老师和慕名而来的校友。相声剧讲述了大学生在创业创新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故事,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此起彼伏和笑声把演出推向高潮。
谢幕时,导演小夏感慨地说,"以前在菁菁堂看演出结束谢幕时总听到李宏烨感谢观众,说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坚持下去……我就不是很理解,现在当我站在这里时,我这才深深体会到了他的感觉,谢谢你们来到现场,谢谢你们的笑声和掌声!"相声协会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这样一批热爱交大相声的观众,那么在上海交大这样的南方学校,相声是如何发展为一种风靡校园的艺术的呢?答案其实是原创。
据悉,交大相声协会成立于2003年,在起初的近两年间,协会成员始终不足两位数。几次演出下来,知名度有所提升,但节目受欢迎程度并不高。即便如此,老会员们没有想过放弃,大家始终在探索如何才能在校园里站住脚,如何才能让同学们喜欢上相声协会的节目。最终,他们选择了去"植树",去播种那属于交大人自己的种子,去书写交大人自己的故事——这就是原创。
原创艺术源自生活,超越生活。它能让观众感觉艺术就发生在身边,能引导他们去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原创带来的一系列困难不断挑战着相声协会的作者们:憋了几个通宵却写不出半点包袱,写了好笑的故事却继续不下去,脑子里有东西却无法表达成台词,感觉很好笑演出来却很乏味……诸如此类挫折每个作者都经历过很多次,有时会闪过这样的念头:"要不还是抄一段得了"。但是这种念头瞬间就被振兴相声协会的信念所压制住,他们不愿意随波逐流。
为了让相声艺术能够在上海交大生存和发展,他们决心沿着这条坎坷的原创之路走下去。经过不懈努力,目前相声协会已经创作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原创相声,包括了《骑车》、《练车》、《急性子》、《别说好》、《四士同堂》、《Dong十三楼》、《反正也是证》、《学长》、《局域网》、《交大这些事》等等。
其中,相声剧《交大这些事》将学校历史发展以相声的形式予以展现,其新颖的表现形式、笑果独特的情节设计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戏剧专家的青睐,最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虽然相声协会的人虽然换了一届又一届,然而校园相声的欢笑始终不变。如今,交大相声协会每年都推出若干原创校园相声剧,每台相声剧包含原创相声7段以上,并配有原创串场以及原创背景音乐等,原创态度也已经成为交大师生的一种行为范式。
学校方面表示,学生们在参与原创过程、欣赏原创作品、感受原创文化中,不断加强了原创认知模式,潜移默化形成了探究型研究理念和批判性思维,并将其运用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促进了成长成才。
来源:上海热线 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