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洋居民"爱扎堆去哪里? 藏在街巷搭准"老外"需求
原标题:申城“洋居民”爱扎堆去哪里
“啤酒阿姨”张银娣在她的进口啤酒屋。王海燕摄
东方网12月26日消息:上海的“洋居民”中,有人依然保持着家乡的习惯,吃同胞开的餐厅,听来自家乡乐队的演奏;有人则很接地气,出门坐优步,外卖用支付宝;还有人深深地融入了这座城市,去董家渡买块中国布料,偶尔还吃个路边烤串、做个中式按摩。本期“记者行动”将目光投向申城的街巷深处,从中发掘几个老外爱扎堆的去处。它们或许藏在巷子深处,却搭准了“洋居民”的需求——也许是一种开放式的多元化氛围,也许是老城厢特有的市井风味,也许是让洋居民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法华镇路“啤酒阿姨”店——
800种进口酒令人叫绝
张银娣的啤酒屋升级了。她在法华镇路上开了爿新店,原来不到30平方米的“海富便利店”扩容至200平方米,且换了新招牌——“beerlady(啤酒阿姨)”。更重要的是,之前100多种进口啤酒扩充至800多种进口啤酒。慕名而来的老外走进来,大呼“哇,我来到了天堂!”
52岁的张银娣豪爽洋气,笑起来特别有亲和力。“早上8时开张,要忙到半夜2时。虽说辛苦,但我喜欢!”张银娣当场拿起一瓶比利时的“美奇乐”,“开瓶之前要轻轻晃动瓶子,以便瓶内丰富的酵母物质和酒体充分混合。你看,它的泡沫多丰富。这酒喝到喉咙口,有很多层次的回味。”
说话间,老外陆续而来。一名金发碧眼的澳大利亚人里里外外转了好几遍,啧啧称赞,“这应该是全上海啤酒种类最多的地方了。”说完,他从货架上取下一瓶维多利亚啤酒。这里的啤酒属比利时、美国、荷兰的最多。从女士喜爱的比利时梦果香蕉、芒果味啤酒,到年轻人喜欢的百加得冰锐彩虹、锐澳的三种HelloKitty合作款,还有英国的酿酒狗系列、立陶宛的睿酷黑啤、葡萄牙的博克啤酒,等等。啤酒阿姨还有不少珍藏的限量版,比如布鲁克林酒厂的麦啤、丹麦米凯乐所有的啤酒、威士忌酒桶里陈酿的苏格兰啤酒。张银娣从架上拿下一瓶英国的“蛇毒”,“67度5,这是本店镇馆之宝。”
“啤酒阿姨”超过一半的顾客是外国人,很多通过“口口相传”寻访而来。张银娣会的英文单词很少,不过这并没给她的生意带来多大障碍。常来的熟客,张银娣能记得他们的喜好。
为何要在法华镇路上开这么一家独特的进口啤酒屋?张银娣说,2005年自己的便利店还只是售卖香烟、薯片、洗发水等日用百货。随着连锁便利店进驻,生意越来越差。于是,张银娣决定转型。作为法华镇路的老居民,她熟知这里的区位优势——附近居住着大量外籍人士,离港汇恒隆也只有不到20分钟的步行路程。2011年底,张银娣拿出积蓄毅然开出了进口啤酒屋。
“他们叫我啤酒阿姨,我索性以此为店名。我想通过开这个店,把啤酒文化传播下去,让更多老外在上海能喝到他所喜欢的啤酒。”张银娣说。
300平方米的sunflour面包房,七成顾客是外国人。南希摄
安福路308号sunflour面包房——
法式风情里有家乡的味道
阳光慵懒地散落在安福路上。下午1时,附近的酒吧门口还挂着“closed(休息)”的牌子,而位于安福路308号的sunflour面包房里,老外熙熙攘攘地坐在店里,一杯咖啡,一根法棍,还有一只狗陪着。店长伊娃说,这个点是外国人享用早午餐的时候。记者看到,300多平方米的店里,70%的顾客都是金发碧眼一族。到底是什么吸引外国人前来这里享受美食呢?
“一开始我有点不习惯这个法棍的口味,第一口咬上去竟然咬不动,但仔细咀嚼发现面包很有韧劲,颠覆了我脑海中普通面包的口感。我想,这正是欧式面包的特色所在吧。”这种让中国顾客感到新奇的面包,恰恰是不少老外钟爱的家乡味道。和大部分偏软、偏甜的面包不同,sunflour主打欧式面包,“我们用法国进口的原料制作面包。比如这个最受老外欢迎的法棍,采用的是法国T55面粉,做出来的法棍内部气孔呈均匀蜂窝状。”
原料可以法国进口,那么面包制作者呢?“我们的烘焙师在法国学习了很多年制作面包的手艺,他把原汁原味的标准法式制作法传授给了店里每一名‘匠人’。他们用手艺和热诚的心做每一件作品。”伊娃说。记者了解到,sunflour的创始人和合伙人中,大部分都有海外生活背景。他们创立这个品牌,就是想将阳光、健康的饮食理念带到中国。“现在市面上很多面包会有添加剂,而国外的面包讲究的是食材原本的味道。践行这种理念,是我们赢得老外赞誉的原因。”
为什么选择在安福路开店?伊娃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因为这里是许多老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国际化程度高。“他们知道,这里有家乡的味道。”
女子身着旗袍。栾吟之摄
南外滩旗袍定制店——
精良做工展示中国美
老戴和肖萍夫妇的旗袍定制店,位于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二楼的转弯角,铺号246。在挤挤挨挨的店铺中,他们的店铺并不好找,但老外熟客们熟门熟路。老戴和肖萍夫妇的店里,外国客人占到70%以上。
走进这家16平方米的铺子,记者马上被数百卷色彩鲜艳的丝绸面料和一排排做好的旗袍吸引住了。老戴打开一卷卷真丝向记者展示:七种颜色的孔雀羽毛图案,喜庆而华贵;蓝白相间的大清花传统花纹,透露着中式传统艺术的端庄;水墨江南水乡图案,在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意境中融入了西洋油画元素……老戴说:“这些都是最热门的面料,很受外国朋友喜欢。”
店里有几样展示珍品:一件绣着金色凤凰图案的旗袍,是绣花师傅一针一线手绣而成;还有一件深色丝绒旗袍,上面栩栩如生的蝴蝶,都是用油画颜料手绘而成。肖萍说,不少外国女士买走这类旗袍,不是为了日常穿着,而是带回国用于收藏。
说话间,接二连三有外国客人光顾。一名金发女郎的中文讲得很标准:“老板娘,我想把衣服改成高开衩,再收一收腰。”肖萍和店里的小妹赶紧把她的订单找出来,写上新的要求,同时用英语回答:“Ok.Noproblem!(好的,没问题!)”
接近午饭时间,客人渐渐散去,夫妻俩才有空坐下歇息。肖萍从抽屉里拿出一大叠客户资料给记者看,里面有外企职员、酒店高管、设计师,还有外国驻沪总领馆的领事夫人等。肖萍说,外国客人会给他们带来很多资讯。前阵子一名意大利设计师来挑走了不少面料,告诉他们目前国际一线品牌流行的花型和色彩。之后,夫妻俩到网上下载了各种大牌服饰照片用作参考。
对于这家小店来说,接待外国朋友,不仅是为了赚钱做生意,更有一种展示“中国之美”的使命感。多年来,夫妻二人从不“漫天要价”,而是以精良的做工和公道的价格留住客人。老戴说,这个市场的300多个铺位中,有的师傅还应外国朋友之邀,专程到国外为企业年会或者家庭聚会定做服装。这条“走出去传承中国文化”的道路,也是这对夫妻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