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荣校思源路 天涯比邻校友情

01.04.2015  18:06

近日,交通大学1938级校友钱壮学长的子女从美国给学校校友会寄来了包括照片、1938级级友通讯、通讯录、书籍、信件等在内的大量珍贵资料,这些资料虽历经岁月沧桑,仍保存得十分完好,足见钱学长对这些资料的珍视,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对母校的牵挂与怀念。正如钱壮学长家人在信中所写的那样,“凡交大书信刊物皆为家父挚爱之宝”。  

钱壮学长是交大1938级校友。上世纪40年代,钱壮学长前往香港工作;80年代初,他移民美国,并一直与1938级级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96年,钱壮学长与世长辞。今年,他的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回想钱壮学长生前对母校、对同窗旧友的深厚感情,决定“尊奉长辈心志”,将这一批珍贵的资料捐赠给母校交通大学。这些资料,记录了交大1938级校友同窗情深、饮水思源的动人故事。  

割不断的同窗同级友情

1938级校友是特殊的一代人。在当时时局动荡、风雨如晦的环境中,他们怀着忧国伤时的心情开始在交通大学的生活,因此也特别勤奋好学,力求精进,成绩斐然。玉兰树下尝问道,执信西斋苦修学。在母校的学习生活总是那么令人难忘,而同窗之间结下的深情厚谊虽经岁月流转,却历久弥深。自毕业后,1938级校友们之间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其感情之深厚令人感叹。  

一九三八级级友通讯》于1987年为筹备欢庆交大1938级同学毕业50周年而创,编辑发行了近二十期。每一期《级友通讯》均由级友自发组织、精心编撰。编者们虽年近古稀,行走不便,仍不改初心,尽心尽力为级友联系提供方便。  

钱壮学长捐赠资料总览

1938级校友毕业60周年纪念册、《六十年回顾》、1979年交大同学录等

在一册册《级友通讯》中,级友们深情回忆求学交大的美好岁月,感慨人生之路的喜乐得失;共商校庆返校、级友聚会等事宜,情感热烈、语言质朴。它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级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岁月流逝,对一些级友离世及遭遇不幸,大家也会一一撰文纪念,表达最真挚的哀悼和缅怀。  

事实上,这份刊物深受广大级友的喜爱,不少级友写信鼓励,并表示感谢。任基成学长就在第12期《级友通讯》中表示,“接到你们寄来的级友通讯第11期,让卧病在床的我感动得老泪纵横,对你们为促进级友联系所作的贡献,表示我诚心的敬意和感谢”。钱壮学长对这些通讯也是极为珍视,几乎十分完好地保存了每一册通讯。  

在寄来的资料中,还有不少信件,其中多是校友之间的信件往来。钱壮学长迁居香港时,有校友给他发来问候的信件,信中仔细询问他以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家庭境况、生活起居,表达了对他的热切关心。他移居美国后,又收到校友的来信、母校的函件,邀请他参加返校活动。勤问家长里短,分享生活点滴,热络而紧密的级友联系,正是这深情的无言体现。  

日晷台的重筑与铁生馆的捐建

从钱壮学长提供的这批珍贵资料中,可以一一还原当年1938级校友重建日晷台、捐建铁生馆等事情的经过,从中也可以看出1938级校友对母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学弟学妹生活的关心和热忱。  

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日晷台

任重道远,百年树人,重建此晷,日新又新”。1988年,为纪念1938级校友毕业50周年,施龙学长向母校捐资重建日晷一台,上刻有“与日俱进”,蕴含有勉励师生不断追求进步、母校的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寓意,为校园增色不少,成为交通大学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从第4期《级友通讯》中,可以看出重建日晷台的背后,是1938级级友们的高度重视和群策群力。他们分三个阶段多次修改、审定,终于撰好《重建日晷台记》和铭文,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日晷台的材质、题词“与时俱进”等细节,无不体现着交大人严谨求实的气度和热爱母校的精神。第4期《级友通讯》中有一篇《重建日晷台记》,文中这样写到,“我一九三八级同学,入校于国家多难之秋,在良师益友熏陶下继承优良校风,黾勉学习,砥砺德才”,字里行间满是对求学岁月的怀念。  

1993年4月铁生馆落成时的场景

两年以后,1990年校庆之际,留英的1938级校友秦本鉴与孙琇莹夫妇在阔别母校52年后,第一次回到母校参加校庆。有感于母校闵行校区欣欣向荣又亟需支持,秦本鉴与孙琇莹夫妇决定将储蓄的30万美金捐给母校,筹建“学生活动中心”(即如今的“铁生馆”)。这样,交大学子便多了一处课外闲暇、开展活动的好去处。在钱壮学长捐赠的这批资料中有一本1938级友联谊会编写的《六十年回顾》,其中孙琇莹女士在《铁生馆落成纪念》一文中回忆道,“看见这座全新朴素大方的大厦,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她表示,“在世界上各个角落里的交大人都很想回来看看母校的发展进步,交大人总忘不了我们的校训里“饮水思源”这一句”。  

写不尽的饮水思源情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一直以来都是交通大学优良的传统。这一点在1938级校友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级友通讯》上,可以读到1938级校友当年热心组织回校、庆祝校庆等内容。而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回到母校的校友也在通讯中发表了遗憾和失落,并真诚祝福母校基业长青,再攀高峰。  

为贡献一己之力,助力母校发展,不少1938级校友积极对母校捐资捐建。1990年,1938级校友为母校捐资设立了“1938级奖学金”,以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校友们希望通过这项奖学金激励广大学子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取得优秀的成绩,为母校争光,为建设祖国献力。  

1992年,1938级施龙学长向母校捐赠了1938年毕业集体照片及1988年毕业50周年集体照片,并制成镜框悬挂于学生活动中心(今“铁生馆”)。为纪念此次捐赠活动,李明济学长挥毫为铁生馆撰写了古风四十句落成志,淋漓地表达了对捐赠的纪念和交大学子对母校的热爱。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点一滴,无不深深体现着1938级校友对于母校培养的感恩之心、对母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力支持。  

如今,距离1938级校友毕业离校已经过去了70余年。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从解放建国到改革振兴的复兴之路,绵延三个世纪的交通大学也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当年青涩懵懂、勤勉求学的1938级少年,在如歌的岁月中成长、奋斗,在各自的岗位和生活中取得了卓然的成绩,无愧于“交大人”的称号,而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故去,这些珍贵的资料,这些他们心中的“挚爱之宝”,静静地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岁月显然淡去了很多东西,但这一份交大人的赤子情怀,这一份对母校、对同窗旧友的怀念,却犹如那漫天的星星,光彩不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