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交大爱丽舍创业记:我们给建筑物号脉
与人一样,建筑物也需要做体检。在外行人看来,建筑物质量检测似乎离日常生活格外遥远,然而确保建筑安全是千古以来所有结构师和建筑师的焦点。在刚刚结束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爱丽舍土木检测咨询团队获得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在建筑物的体检这方面,他们的成果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对一幢建筑来说,结构的强度、变形等等是判断它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然而,对于钢筋水泥的摩天大楼,或是红墙绿瓦的古建筑,如何在不损伤它们的前提下进行检测却是个千古难题。一般的土木工程只能通过开挖、打孔对建筑物内部进行探测,就好比给建筑物“开一次刀”。这样的一次小手术虽然不会产生太严重的安全问题,却仍然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现有的技术中,除了“做手术”,就只能用红外或者雷达给建筑“拍x光片”,虽说也是无损检测技术,但是准确率却不尽如人意。
抱着“开创建筑物体检新时代”的信念,爱丽舍团队就这么走到了一起。团队的成员来自船建土木,安泰经管,凯原法学各个学院各个专业。在课题组车爱兰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发现常常被忽视到的波动实际上是个重要角色。“当时我们就想,任何物体振动时都可以收集到振动的波形,那么通过振动的波形不就可以反演出结构内部情况了吗?”技术骨干,两项国家专利拥有者彭冬告诉我们,“我们只要敲一下建筑物,然后回收返回来的波,就能检测建筑物的强度和结构内部的损伤情况。其实就像中医一样,我们可以为各种各样的建筑号脉,通过不同的‘脉象’来为建筑诊断‘疾病’。”
“搞土木,就要吃得起苦”
这么想着,团队中年纪最小的范岩旻有了创业的念头。而这个主意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伙伴们的一致认可。“有技术、有市场、有前景,此时不做,更待何时?”擅长组织协调等工作的他对创业充满信心。
于是他们立即开始着手研究,从理论研究,到数字建模,再到现场实验,花费无数心血,只为将一个简单的想法付诸实际。
“收集波很简单,但是处理却非常困难。我们的导师做这个数据库已经花了十年,我们现在还在不断更新,正是这个强大的数据库能够确保我们的准确率。”
负责市场推广的钟鹏飞参与了很多项目实践,他告诉我们,现场试验是最艰巨的环节。他们曾经钻进福建山区的隧道中,前方钻孔准备放置炸药,他们在后方做实验临危不惧。他们曾经将近一个月每晚通宵工作,只因为晚上外界影响更少可以使实验数据更精确。他们曾经在野外检测时寸步不离地守着设备,为此吃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包子。
“搞土木,就要吃得起苦。”这群年轻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互相扶持,并肩前行。他们几乎到过中国每一个省市,走遍无数工地,灰尘与泥土始终相随,却从未有时间欣赏当地风光。“读了我们的研究生,会毁了全中国的旅游胜地的!”话虽如此,他们的脸上却不无笑意,“在全国各地的奔波与实验让我们得以改进我们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走在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与技术共同成长!”
“砸出”建筑的秘密
技术渐渐成熟,也是一展身手的时候。2014年1月,上海松江方塔外的空地上布满了线路,一名团队成员猛然挥起手中14公斤的大铁锤,用力砸向地面。
“这就是我们‘号脉’的方式。”参与古塔保护工作全过程的陈峰说到。他解释说,铁锤敲击地面后,地下传回来的波就能告诉他们地基的情况。数天的检测,铁锤千百次的起起落落,无数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终于向他们揭示出方塔倾斜的秘密。原来是因为地基一面位于基岩,一面位于软土层,由于地基不均与发生了沉降,才导致护珠塔的整体倾斜。针对这样的情况,团队以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固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实,在文物保护方面,这样的技术格外重要。很多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急需加固处理。但是破坏性检测不仅仅会加剧安全问题,更会损坏文物原貌,而无损检测技术的运用正是这些老建筑的福音。
不仅仅是方塔,这群年轻人还承担起了松江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和年检任务。他们凭着满腔热情与专业技术在建筑行业逐渐崭露头角,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致好评正是他们前进的无限动力。
用挑战点亮青春
如今,一切正在慢慢步入正轨。公司的资质正在着手注册,多家风投也与他们取得了联系。他们曾投入过南水北调工程的检测,参与过高铁的建设工作,各种重大项目的经历逐步为他们积累技术经验与业内名气,“事实上,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
这是一个能吃苦的团队,更是一个信心满满、乐观向上的团队。无论是设备故障还是技术问题,无论是来自业主的压力还是筹备创业资金的困难,这个团队从未轻易言败。他们拥有共患难同喜乐的友谊,他们怀着相同的创业梦想与追求,他们从不畏惧困难与挫折。“挑战无处不在,青春没有失败。”是他们的口号,更是他们每个人的信念。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