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70%以上
煤价跌入“3”时代煤企何去何从?
煤市“寒冬”加剧,行业脱困政策“加码”。9月中旬,国家发改委连发两个通知严控煤炭产能。但5天后,有煤市“风向标”之称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首次跌破400元关口,步入“3”时代。煤价触底还有多远,引发业界关注。
2012年下半年,煤价掉入下行通道。至今年9月23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首次跌破400元,报收于398元/吨,同比下跌17%,与2011年853元/吨的高点相比,腰斩一半还多。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8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超六成。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70%以上,黑、吉、辽、冀、鲁、皖等省份煤炭行业整体亏损。截至6月底,山西煤炭行业连续12个月亏损。前7个月,山西产煤5.31亿吨,亏损71亿元;吨煤利润从去年的“不到一瓶矿泉水”跌到“挖一吨煤亏十元”。
煤市“寒冬”加剧,控制产能、遏制超产、平衡供需的脱困政策不断跟进。1至8月,全国煤炭产量和动力煤进口量同比均为下降,控产、减产措施成效显现。
但由于产能过剩、需求下降,弱市格局仍在延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电力供需已由平衡变为总体宽松,预计今年用电增速在2%左右,创17年来新低。
能源革命的稳步推进,也对煤炭形成更多替代。2014年末,全国燃气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近三成,目前仍呈增长趋势,将超7000万千瓦。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燃气供求日渐宽松,加之国际市场油气价格回落,国内气价下调预期强烈。在环保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燃气发电对燃煤发电的替代效应随之增强。
煤炭市场分析专家李廷认为,尽管冬季取暖用煤高峰即将来临,但煤炭需求整体仍难改疲软态势,年内煤价或将持续低位徘徊。特别是部分资源优、成本低的煤企或矿井能够盈利,这些企业的成本或许才是煤价的最终底线。“预计短期内煤价将易跌难涨。”
面对即将到来的“全行业亏损”,一些煤炭界人士认为,应理性看待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煤炭革命”。
从2010年至2014年,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从10.4%下降到2014年的7.4%,呈逐年降低趋势。然而,全国煤炭产量却从2010年的32亿多吨增长到2014年的38亿多吨,增长近19%。
山西一名大型煤矿企业负责人指出,“一降一增”两条曲线反映出煤炭行业顶层设计的失控状态。必须严格提高资源行业门槛,合理规划煤、电等能源产能布局,避免“供不应求、大量建设、周期过剩”的恶性循环。
记者采访发现,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背景下,业界对开启新一轮煤炭资源市场化整合的期待逐步升温。
“区域内国有大型煤企之间仍有兼并重组的余地。”一位国有煤炭集团人士称,目前煤矿产业集中度仍然较低,价格战、恶性竞争十分严重。一些煤炭人士直言,全国煤炭企业除了两家央企外,都是地方企业。不少煤企存在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负担重、地方保护心态强等问题,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亟待提升。
山西焦煤集团副总工程师彭垠认为,基于我国能源禀赋现状,能源发展离不开煤炭。“煤并不脏,关键是煤企如何将煤高效清洁利用,创造新效益来适应经济新常态。”彭垠指出,今后5年,新型煤化工行业新增需求量或将超过电力行业,达6亿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