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生命 让爱相髓 红色基因代代传

23.07.2019  00:22

      金山工业区新街村——“新街暴动”的发源地,1929年以李一谔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理想和信念,点亮了金山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90年后的今天,从这片红色土地走出了3位有志青年,自发地组建起了“晓慧”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团队,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故事的起源在2008年底,当时还在金山工业区劳动保障所工作的马晓燕正思量着要给自己准备份什么新年礼物。机缘巧合之下,她在某论坛上看到区红十字会将在12月底在石化电信大楼举行造血干细胞入库活动,于是,一张红色的入库荣誉证书成为了最好的礼物。马晓燕生在新街,长在新街,自小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乐于助人、勇于奉献。那次报名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直到2011年,她突然接到市红会电话,告诉她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听到这个消息,她又激动又意外,激动的是茫茫人海中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居然跟别人配对成功并且还有极大可能挽救他人的生命,意外的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生命就因这次机缘如此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虽然他们并不相识,可是那份淡淡的神秘感和惊喜感在心底化开,让她瞬间感觉生命是如此神圣庄严。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她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家人。家人的支持,更加坚定了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较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已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不断地推广应用。我国血液肿瘤的发病率,仅白血病约为十万分之三,即每年约有近3.6万得白血病。而这些病人中,大多数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其中十五岁以下的人群占比5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不幸。虽然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特发肿瘤的理想方法,但要寻找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干细胞却极其不容易,多少生命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而延误了治疗的时机,不幸夭折。在一次捐献前的体检中,马晓燕被告知血液指标不合格,存在贫血现象。这让她万分着急,回家后不仅积极吃药,还将红豆粥、猪肝列入一日三餐的必备品,终于在半个月后顺利通过复检。终于在2012年,马晓燕通过了体检、高分辨检测后,顺利地完成了捐献,成为了金山工业区历史上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虽然采集的时间做了3次变更,但是在最后确定入院时间的那一刻,马晓燕还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每每想到可以点燃一个人重生的希望,她觉得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她说“能够配对成功是我的幸运,而能够捐献成功将会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和骄傲。”

      马晓燕的事迹像一颗种子种进了朱慧的心里。与马晓燕一样,朱慧也是新街村出来的孩子,她们自小相识,情同姐妹。2011年“3.5”学雷锋日当天,在金山工业区团工委的组织下,朱慧也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6年,朱慧接到了中华骨髓库打来的电话,告诉她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了。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人,除了得到丈夫支持外,其他家人一致表示反对。原来,作为家里的“独苗”,朱慧曾在5岁时,患上乙型脑膜炎,在死亡边缘徘徊过,当年医生为了确诊疾病,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了骨髓穿刺检查,并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治疗才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幼时突发的疾病,让她失去了走路、说话的基本功能,后来病情好转后,又重新开始学走路、学说话。当时她爸爸说:“无论我的孩子怎么样,只要她健健康康活着就好。”三十年后,要让家里这个“大难不死的独苗”冒着风险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捐献造血干细胞,家人的反对几乎是异口同声,也是可以理解的常情。

      但朱慧心里却并不是这么想的,她说:“作为一个女儿,自己5岁时的大病让我挣扎在生死边缘,让我的父母是痛心疾首!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孩子危在旦夕,我又是何等的痛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正是到了我挺身而出的时候吗?”。就这样,作为金山工业区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朱慧的执意坚持下,她成功为那位素不相识的孩子送去了生命的希望。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工作后,得知那位5岁小男孩成功得救,朱慧欣慰地笑了。

      共同的经历更拉近了马晓燕和朱慧的心,两姐妹决定一起做点什么。当时正赶上金山工业区社区大力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向社会招募志愿者队伍,于是2016年,姐妹俩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一起牵头组建了一个爱的集体--“晓慧”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团队。这是一个勇敢者的集体,他们把生的希望送给陌生人;在别人需要救助时,他们义无反顾。团队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又有一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就是当时前往医院陪同朱慧捐献的志愿者吴衡。巧的是,他也同样来自新街村,党的诞生地的红色基因如此神奇地在这三个年轻人身上得到传承!而吴衡,也因此多了一个身份:金山工业区“晓慧”造血干细胞志愿团队成功捐献的第三人。

      吴衡是2005年来到金山工业区工作的,他同样热衷于志愿服务活动,每逢单位组织志愿者活动,他都积极响应,乐于参加。2014年,吴衡在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文本上庄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2017年,吴衡接到了上海市红十字会初配成功的电话,并且问他“如果高配成功,是否同意捐献?”,“我同意!”他的回答是毫不犹豫、掷地有声。接到初配成功消息之后,他怕父母顾虑,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但深知爱人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因此只把消息告诉爱人一个人。直到高配验血化验结果出来之后,他才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同时也做好了不被父母支持的心理准备。出乎意料的是,父母竟然没有提出反对,妈妈只是说:“只要你身体行,能救人一命,一定支持你的决定”。后来的体检过程,妈妈反而担心儿子的身体指标是否影响到正常捐献,让他平时多注意锻炼。家人的全力支持,更加坚定了吴衡的信心。同年8月,吴衡入住上海华山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并送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自此,又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绝处逢生。面对问询,吴衡谦虚地说:“作为一名普通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者,我真的希望人们能够去了解这一既简单又不会伤害自己身体的事,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多一份血样,多一份生命的希望。”

      马晓燕、朱慧、吴衡,这三个从新街村走出来的青年,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重新燃起他人生命的火种,延续他人生命的希望,并以“晓慧”志愿者团队带头人的身份,将奉献的大爱不断传递。“晓慧”的成员们不仅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还积极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每年5.8世界红十字日开展大型集中采样活动、常规采样活动、集中献血日活动及世界急救日活动等,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2017年金山青年造血干细胞集中入库活动在金山工业区举行,三人现场分享了自身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并带领“晓慧”团队一起指导资料的填写,解答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采样现场,人头攒动,到处可见手拿“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同意书”的人……入库队伍中的志愿者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行业,但他们用行动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是相通的。

      几年来,“晓慧”团队路越走越宽,每年都有不同的志愿者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红色基因的传承,革命烈士不畏牺牲的壮举,也激励着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每一个人。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晓慧”成员们平日里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壮怀举动,但他们用流淌在身体内的汩汩热血,默默地传递着爱与力量!那些平凡而又崇高的举动,传递的是最真实的道德力量,彰显的是最珍贵的生命价值,弘扬的是最积极的正能量! “晓慧”让生命不再苍白,让生活重焕光彩,让奉献之美、博爱之美闪耀工业区大地。

 

(金山工业区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