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不合格电水壶会致神经紊乱?专家: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28.03.2016  18:25

近日,江苏省质监局一份抽检报告在社交网络不胫而走,更被部分网媒演绎成高锰钢电水壶长期使用,易致变笨、神经紊乱。

澎湃新闻记者多方求证获悉,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不锈钢电水壶烧水确实可能产生氯化锰,影响人体健康,但合格的电水壶产品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锰长期摄入过量会影响身体

江苏省质监局近日发布抽检报告,显示有55.6%的电水壶样品以及22.2%的料理机、榨汁机、豆浆机样品使用了高锰钢制造,锰含量在10%左右。

有网媒引用这一抽检报告,结合一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博士的观点,宣称这类小家电若长时间使用或用来制作、盛放酸性食品,更易溶出高锰钢里的锰,且所用材质的锰含量越高,锰析出量也越高。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锰,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产生记忆力减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张修庆副教授研究金属材料,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锰不接触水,很难析出。电水壶烧水时,高温下高锰钢不耐腐蚀,容易与水中的氯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锰,扩散到水中,造成水中的锰含量过高。经常喝含锰量比较高的水,会使人体中锰元素含量超过正常值,对身体确实会有一定的危害。

食品博士、果壳网创始人云无心在其专栏写道,首先,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结缔组织、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组成成分,对于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钙吸收、血糖调节等也不可或缺。正常的脑与神经功能,也离不开它的参与,锰不足会影响神经发育。锰过量会抑制铁的吸收,长期过量则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不过,云无心博士表示,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不合格电水壶烧的水一天喝 9.4 升才超标”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锰?人体能够承受多少锰?世界各国的解读不同,推荐标准也不同。

对于成年人,美国的“充足量(每天吃这么多就足够满足需要了,并不是说超过就有害)”是每天2-3毫克,中国是3.5毫克,加拿大更高。而“最大摄入量(不超过就认为安全,超过了则风险增加)”, 中国和美国制定的标准都在每天10毫克左右。

水、空气、土壤、食物中都有锰的存在,普通人主要的锰摄入途径是食物。不同国家统计的居民锰摄入量不尽相同,一般都在几毫克左右。

中国居民锰摄入量大致为每天6.8毫克——一般人大都不会“缺锰”,同时距离“安全摄入上限”也还有相当的距离。

锰超标”的餐具是否安全,其锰含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关键因素在于“析出量”有多少,以及“其他途径的摄入量”有多少。没有这两个指标,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

有媒体以江苏质监查出的锰析出量最高(1.168毫克/升)的那批次电水壶为例,假设人体不会从其他途径摄入锰,而且每次电水壶烧水析出锰的量都保持一样多,那么要喝大概9.4升这种电水壶烧开的水,才有可能超出一名成年人每天锰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不正规产品的材料有风险

澎湃新闻记者找到江苏省质监局于今年3月17日发布的两份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原文。该报告分别针对电水壶,以及料理机、豆浆机的产品风险。

报告》指出,304不锈钢含有8%~10%的镍,2%左右的锰,耐腐蚀性能优良,是豆浆机不锈钢壳体的常用材料。但仍然有少数不知名品牌产品使用了价格更低廉、耐腐蚀性相对较差的高锰钢。高锰钢耐腐蚀性较304不锈钢差,长时间使用,内表面更易被侵蚀,尤其是一些豆浆机具有榨汁功能,如果用这类高锰钢材质的豆浆机来制作果汁等酸性食品,重金属更易溶出。

报告》称,304不锈钢锰析出量均在0.1mg/L以下,而高锰钢中锰析出量均在0.1mg/L以上,有的甚至高达0.898mg/L。对比锰含量和锰析出量,可以看出锰含量越高,锰析出量也越高。锰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是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金属锰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产生记忆力减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如果用高锰钢材质的不锈钢容器或部件接触酸性食品,不锈钢更易被腐蚀,重金属尤其是锰的溶出量也会增加。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国家强制性标准GB 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中对不锈钢食具容器、餐具等制品使用不锈钢材料要求相当宽泛,只要求是奥氏体不锈钢或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并未规定一些具体的不锈钢牌号。

报告》建议消费者,不要选用高锰低镍的高锰钢制品,尽量选择购买知名品牌、正规渠道产品。也就是说,《报告》原文用意是提醒消费者,不正规的材料有风险,建议到正规渠道购买,网媒的内容不少都过度解读了。

张修庆副教授也表示:“合格的不锈钢,耐腐蚀性能好,放在水里加热到一定程度,里面的合金元素也不会扩散到水里。一般而言,304、316等系列的不锈钢,质量相对稳定,价格也贵一些。建议消费者在选购电水壶时,尽量到正规商场购买。



    原文来源: 澎湃新闻   |  发表时间:2016-03-25   |  作者:邹娟、吴洁瑾
    原文链接: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48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