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周斌:潘基文每周两次练习书法后,脑子特清晰

02.03.2015  15:32

  过年写“”字、送“”字、贴春联是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由中国网络电视台承办的2015羊年春节春联征集线下“万福送万家”活动中,不仅有万名书法爱好者参与,也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然,他也是一位中国书法爱好者,潘基文专门书写了书法“”字并委派人员送到北京来。

  潘基文是韩国人,儿时学过汉语,也受到一些中国书法的熏陶,其后因种种原因放弃了练习。但这四年来,潘基文一直坚持学习书法,潘基文说:“练习书法后使自己更加专注,脑子特别清晰,虽然睡眠时间很有限,但练习书法不仅可以践行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与智慧,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得到很好的精神调节。”潘基文的书法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周斌,每年周斌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赴纽约教授潘基文书法,周斌此前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谈及了潘基文练习书法的故事与对中国书法走出去的反思。

  潘基文一直有学习书法的愿望

  澎湃新闻:你是2011年受邀开始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的书法,他刚开始学习书法时是怎么样的情况?

  周斌:2011年4月,联合国总部有一个中文日活动,当时他们邀请我做了一个workshop——相当于小型的书法讲座。当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领导意识到中国书法对世界文化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我的学者身份便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经李保东大使及其夫人吕海林女士的介绍,使我得以见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他非常喜欢中国书法,但基础不太扎实,之前想找一个韩国老师教他书法,但那个老师说要学书法,一横要写一年。秘书长就吓跑了。其实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学习书法的愿望,但一直没有找到适合他的老师。他后来要给我学费,我婉言谢绝了。

  澎湃新闻:那你最初教他“和平”两个字,他写起来吃力吗?

  周斌:当然很吃力,他写了四五遍,写得不满意我再跟他指出来。第一次写“和平”大概花了五六个小时。名字他也练习了很长时间,他对签名特别关注。

  澎湃新闻:在“和平”以后你有没有教他专门写哪种书体,我看他的书法以颜体居多。

  周斌:是这样。我认为颜真卿的字更适合潘基文秘书长的性格,而且他自己也比较喜欢颜真卿的书法,他比较崇尚中国的儒家思想。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澎湃新闻:这个教学方案全部都是你个人设计的,还是跟其他老师一起讨论的?

  周斌:都是我一个人。我做教材教法研究做了很多年。

  澎湃新闻:后来你是每周去一次还是每月去几次?

  周斌:我在美国的时候,我们会互通邮件,每周的周六、周日安排两次课。他很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因为我在纽约的时间不多,这次我就去一个半月的时间,我尽量将时间安排在双休日。如果到了春节,相对而言事情少些,他都会安排到每周三次课。

  澎湃新闻:每次课是几个小时?

  周斌:每次都是两个小时以上。他夫人一起学。潘基文和夫人柳淳泽女士每次都会亲自在门口迎接我,课后还要坚持把我送到门口。我对他们说,真的不必这样客气。他们却告诉我,这是对老师必须有的尊重。每次走进潘基文的家,文房四宝都已经摆放整齐,而餐桌上总有他夫人为我准备的韩国口味的茶点。写完字后,他还会把我给他写的样子收到橱柜里,摆得整整齐齐。

  澎湃新闻:对于潘基文先生书法教授内容有没有再深化,还是就一直停留在颜体?

  周斌:他现在能坚持颜体书法的学习,对颜体熟练了之后我准备给他介绍一些行书,如王羲之、王献之等。对他这样工作非常忙碌的人,书法练习应更多地考虑如何缓释工作压力,这一点,潘基文秘书长十分认同,他经常跟我说,练习书法使他更加专注,练习书法之后脑子特别清晰,虽然自己睡眠时间很有限,但练习书法不仅可以践行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与智慧,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得到很好的精神调节。

  澎湃新闻:你觉得教下来,他的进步是不是很明显?

  周斌:潘基文秘书长的书法学习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每过一段时间再去看,确实有很大不同,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在书法学习方面的努力。他自己也觉得有很大进步,他会对我说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字比原来好多了。他也的确对自己的书法有了很大的信心。

  澎湃新闻:潘基文先生是如何结合他自己工作理解中国书法的?

  周斌:杨澜采访他,他说过这么一段话:“有时候只睡四五个小时,对我来说基本上是没有周末的,很难有时间从事业余爱好,每当我有空余的时候,哪怕只有几小时,我就会练习书法,我觉得书法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它让人更加专注,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你会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我觉得书法和外交有很多共性,当你看到一个好的书法作品,不会想这个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只会欣赏它的美,不会关注背后花了多少时间去练习,当我们着手去解决这些非常复杂而棘手的政治问题时,很多事情都是要幕后去做的。这些人们是看不到的。”这是他对中国书法认识的一个崭新的提升。他还有一个理念,就是他在2012年“企盼和平”联合国官员与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讲话中提到的:“书法的好处还有很多。就看看我们今天的现场吧: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被一个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所深深吸引。我已经看到有许多书法作品并非出自联合国的中国、韩国或日本的工作人员之手。他们来自于其他不同的国家,来自欧洲、美洲或其他地方。书法为相互欣赏和相互理解建立了桥梁。最后,还有我们许多人所写的字,‘和平’的字里所传递的理念。我写了‘和平’这两个字。这些作品也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作为秘书长,我致力于给全世界带来和平。”这为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做了十分有价值的阐释。

  澎湃新闻:他说一有空闲就会练书法?

  周斌:他不是所有的空闲时间练,也许是他当时没有表达清楚。他很明确对我说过:“你不来我就不练字了,我也没时间写字。”这样的话对我的压力就太大了,因为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他学好需要投入很多时间才能有所进步的书法。

  澎湃新闻:现在能保证每年教他多长时间?

  周斌:从认识他到现在,我为了他去美国七个月到八个月左右。除了教他,我也会做些别的文化传播工作,包括一些书法教育与表演。

  书法“ 走出去” 其实具有优势

  澎湃新闻:那么就对外文化传播而言,你认为书法的优势表现在哪里?

  周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很好载体,原因在于书法既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雅文化,又能代表民俗文化。中国书法不仅能够表现中国古代文人对雅致与精洁的追求,也能传达民间百姓对于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吉祥美好的祝福,因此,它是一种全世界人民都不排斥的和谐文化。我曾对书法练习者做过长期跟踪与实验,结果发现接受过书法训练的人较少体验到焦虑,心态相对平和,书法创作确实对排除消极情绪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书法艺术在当今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纯粹的中国艺术,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书法能够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追求以及生活情趣完美地展现给其他民族,这也可以说是它在当今世界传播的一个优势。

  澎湃新闻:在美国进行书法教学与在汉字文化圈如日、韩、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是不同的,你怎么看待这种与众不同的在美国的中国书法教育的现状的?

  周斌:我在美国,主要在大学做研究与演讲,跟华人圈接触不多。我觉得书法国际交流至少有两个层面,第一层,就是书法国际交流要关注国外华人,他们既是中国书法很好的受众,同时又是一支重要的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力量,提高这一群体的书法素养是国际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西方人了解中国,尤其是在文化上,本身存在着文化差异,每个个体接触的中国极其有限,正如赵启正先生说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代表着中国形象,13亿中国人好比是13亿页书,因此,每个华人书法家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书法这一文化,做好当地华人书法家的文化提升与跨文化心理培训是书法国际交流的重要命题之一。另外一个层面,书法国际交流要关注西方主流社会,国家要鼓励优秀的书法艺术家从事这一文化外交工作,在制度上加以保证。在西方各国,国家文化机构可以设一些长期的书法国际培训项目,聘请在理论与实践上有造诣的、能够跟西方接轨的专家对西方高端人士介绍书法。

  澎湃新闻:作为韩国人的潘基文毕竟是有汉文化背景的,在教育欧美人书法的时候,教法上有什么区别?包括他们的接受度怎么样?

  周斌:潘基文虽然是东方人,但是他重要的学历背景在西方,他在西方工作与生活了很多年。相对而言,潘基文秘书长学习书法接受较快,学习效果明显。但在教材教法上,应该与西方学员有所区别。

  澎湃新闻:中国国力的上升,使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你对书法真正走出去,包括在欧美进行书法教育有什么想法?具体怎么做?

  周斌:第一,文化走出去应分为国家与地方两个层面,但这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要有步骤地对中国文化国际交流进行规划,目前已有不同的部委在积极工作,但就书法而言,相对比较薄弱,没有一个专门的国家机构在从事该项工作,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国际交流委员会在过去的几年里做了一些可喜的工作,但在活动系统性和人员参与方面还有待于完善。地方层面则缺少有序的安排,比如说自己的省市,怎么样走出去,自己有一套,但是跟整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局,什么时候走出去,怎么走出去,时间地点,缺少统一和协调,很散乱。比如大家一下子都到法国去,一周有十几个展览。我们缺少一个规划引领的机构,应该成立一个中国书法国际交流方面的全国管理委员会,有这样一个机构,不同的地区报项目,然后由机构做统一规划与指导,国家可以有一定经费的投入,规划项目活动的国家、活动的预计效果,都要写一个策划书。这样就变得有效有序。当然,民间自发的书法国际交流与传播项目同时也可以归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