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漏洞追踪:出租车司机被曝在滴滴仍可挑客

07.02.2018  18:06

  临近春节,网约车的消费又逐渐攀升。网约车好叫吗?是否要加价?车费计价是否准确……今天的东广聚焦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上海市消保委昨天发布的网约车消费服务评测结果显示:平台约车成功率超过九成,但近两成网约车存在加价行为,而车费、时长和里程方面也有偏差。

  价格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网约车加价行为一直饱受诟病。这次消费体察中,在121单中有24单加价,平均加价概率达到近两成,平均加价幅度1.21倍。神州专车加价概率较高,超过7成,幅度也最大,达到1.4倍,有3成以上订单加价高达1.6倍。

  车费、时长和里程是否预估准确,既反映平台软件的精准度,也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测评发现,滴滴专车、神州专车、易到舒适车等高端车型,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比平台预估的都要贵,最大的偏差达14.7%,而快车、易到易达普通车型的车费差别不大。里程偏差方面,同样按照地图上的路线,在实际长度与最后里程的差别上,车型越高端差距越大。

  在本次完成体验的121单中,都没有出现司机明显绕路行为,不过三大平台预估时长的平均偏差幅度高达44.6%,其中神州专车没有将高峰期堵车时间算进时长,其高峰期预估时长偏差较大。

  事实上网约车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东广早新闻昨天播出报道,不少乘客近来发现,通过滴滴平台打出租车,经常会出现车子没来,订单却已完成的奇怪情况。记者调查后发现,虽然滴滴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取消了出租车目的地的显示功能,但司机们在接单后,如果觉得距离近、路程堵或是不愿意去的,仍然可以通过平台的某个设置,让系统默认订单已完成。那么,这个漏洞该谁来堵上呢?请听东广记者胡旻珏发来的报道:

  (记者首先联系了滴滴公司,上海公关部负责人王铭泽表示,出租车司机通过直接点击“现金支付结算”来变相取消订单的行为,肯定违反相关规定。

  [这个事情本身就违反了平台规则,而且违反基本的管理条例,肯定要受到惩处措施的。]

  那滴滴能不能有一些约束措施呢?毕竟从技术上说,要判断一个根本没有到达目的地、还直接支付成功的订单,对滴滴来说绝不是难事。不过,这位负责人说,得先有乘客主动投诉,如果涉及处罚是要转给出租车公司和管理部门的。

  [他的投诉是要归到公司的,平台这边只是一个协助。]

  平台不愿背锅。记者找到了交通主管部门。市运管处副处长马斐同样态度明确,这种恶意行为必须处罚。

  [滴滴平台公司应该通过技术改进和完善,杜绝这种漏洞存在。滴滴公司也可以通过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对实施这种恶意行为的驾驶员进行一些惩戒。]

  他认为,滴滴要承担起管理责任,因为乘客是通过滴滴平台叫的出租车,而司机又是通过滴滴平台接的单。在订单下发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理应由滴滴来改进和完善,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控制手段,补上漏洞,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制度,约束司机。

  [还是属于滴滴内部他自身在功能设计上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我们当时要求取消目的地显示,但是具体怎么取消,取消过程中产生什么问题,还是滴滴平台内部的功能设置上的漏洞,应该要滴滴进行改进和完善。])

  双方都说责任不归自己,难道乘客只能自认倒霉吗?曾几何时,上海的出租车是全国学习的榜样,因为它最早提出并严格要求不允许司机挑客,只要乘客上了车就不能拒载。但后来打车软件出现,让出租车司机可以提前看到目的地,随之而来挑客成普遍现象。去年底,在各界呼吁下,上海交通管理部门叫停了打车软件的目的地显示功能。可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

  市政协委员、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游闽健律师长期关注网约车,连续几年的上海两会上,他都递交过相关提案,呼吁管理部门要加快、加大对类似网约车等新生事物的管理,不能等问题爆发了、严重了再来想办法。这次,他也给出了解决方法:

  ([如果说平台能够接入到管理部门,能够把平台信息作为管理部门对于驾驶员的一种考核,这样的话,乘客的评价、通过平台接单的行为,都能受到运管部门的规制,才能真正解决现在的这些问题。])

  事实上,打车软件出现后,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它就像把双刃剑,赞成者认为可以提高效率,反对者觉得是破坏规则。游闽健说,我们不缺发现问题能力,也不缺解决方法,缺的是去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以上是今天的东广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