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漂族”踏上打工路:梦想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品

10.02.2017  09:07

  原标题:来自阜阳的列车装满了沉甸甸的梦想

(网络图片)

  东方网2月10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还没过完正月十五,回程的队伍已经开始在各条通向远方的铁轨上蔓延开来。对于离乡的打工者而言,春节团聚的时间注定是短暂的,短短几日之后,又将告别家人踏上打工路。昨天,记者踏上了从劳务输出大区安徽阜阳开出的列车K5551,跟随着这些追梦人离开家乡,回到打拼的上海。当火车缓缓驶离站台,车窗里映出了一张张脸庞,一双双流露着殷殷渴望的眼眸不停向外张望。故乡,被渐渐加速的火车匆匆抛在身后,铁轨,向着远方,向着那个实现梦想的地方延伸。“当列车飞奔下一站的爱恨离别,我仿佛看见车窗外换了季节,我不知道我还有多少相聚分别,就像这列车也不能随意停歇,匆匆掠过的不仅仅是窗外的世界”……一首《车站》,唱出了多少离乡追梦人的心声。2017再出发,新的一年,用双手为自己实现梦想。

  叩开门,听听房间里的故事

  10号车厢◆1号房间山涛26岁IT业助理

  为了儿子,也要站稳脚跟

  坐在10号车厢1号房间最靠窗的位置,山涛一直低着头在“”手机。凑近了看,屏幕上竟然全是各种儿童游戏APP。

  “都是过年回家时儿子下载玩的,平时管得严,不让他碰这些,怕伤眼睛。”山涛一边说,一边开始逐个清理。删除这些APP,花了不到1分钟,可下次再要面对面看着儿子玩手机,这位父亲得再等上足足一年。

  山涛的手机里存着儿子好多照片,说起儿子的长相,山涛很是自信:“像我!必须的!”除了长相之外,山涛不希望儿子在生活经历上和他“相同”。他总说:“我想着,他们这一代能比我们好一点。

  26岁的山涛有着整整十年外出打工的经历,足迹遍布北京、深圳和上海,他的成熟早已超过了同车厢中的任何一名同龄人。常年外出打工的他只能把儿子留在老家,自己和妻子出门闯荡谋生。在他看来,正是因为自己读书时“没学好”,所以现在也没能让儿子过上好日子。

  其实,这种分离山涛小的时候也经历过。8岁那年,他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离开了老家,四处奔波,13岁之后,他又离开了父母回到了家乡。至此之后,自己和父母团聚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少。如今,成为人父的他,一年年又在感受着曾经历过的分离。

  这一次来上海,山涛下定决心,为了儿子,也要站稳脚跟。“我找了个经理助理的活,自己辛苦点,没事儿。”他说,在外跑了一圈,也是该找个地方安定下来了,“想给孩子找个好点的学校,接出来读书。”虽不善言辞,眼神中透露的是浓浓的父爱。

  7号车厢◆5号房间张志飞27岁餐饮店老板

  从上海出发,重新发现故乡

  这个年,张志飞过得很“”,因为他一直在家四处品尝各种美食。但对于别人给他冠上的“吃货”头衔,他完全不同意。因为在张志飞看来,吃这么多都是为了工作。

  身为南汇大学城的一名“90后”餐饮店老板,如何翻着花样弄出好吃的,自然是张志飞最关心的。2年前,他和叔叔一起在大学城租了个门面,把“淮南十大名小吃”之一的淮南牛肉汤搬到了这个小小的店铺中,做起了小本生意。

  为了能还原老家小吃的原汁原味,张志飞几乎吃遍了自家方圆数公里的牛肉汤。怀孕的妻子直嚷嚷:“孩子出生的时候头上都要长牛角了。

  也是在那段时间,张志飞重新发现了自己身边的故乡。以前总想着往外飞,嫌弃家乡太小,房子太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好。于是,他飞出淮南,飞去了上海。

  大城市自然有大城市的好,漂亮的夜景,宽敞的马路,还有数也数不完的高楼大厦。可时间久了,张志飞又觉得少了些味道。想着如果能一直吃到家里做的味道,那才是真的好。于是,选店铺、挑美食,张志飞在上海白手起家。一碗热气腾腾的淮南牛肉汤,让大学城附近方圆数里的学生慕名而来。妻子切的干丝又细又软,泡在热乎乎的牛肉汤里满嘴豆香,再烫上几片白切牛肉,一碗下肚,足以抵御冬日的寒冷。

  因为学校有寒暑假,于是,校区附近的生意也分“寒暑”两季。这次过年回家,张志飞和叔叔商量着再添些新业务,为即将到来的夏季做准备。“烧烤不错,符合学生一族的口味,操作起来也方便些,还能和牛肉汤做搭配。”抱着9个月大的儿子,张志飞规划着心中的蓝图。

  从大城市出发,张志飞重新发现了故乡。故乡那些熟悉的味道,那些不曾被人发现的美好。当被问起,故乡特产除了牛肉汤之外还有什么时,他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宝宝说:“这不,还有他。

  5号车厢◆1号房间邹允果53岁服装批发业老板

  梦想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品

  前一秒窗外还透着阳光,只不过眨了下眼的工夫,整个车厢陷入了一片黑暗。当别人眼中流露出疑问时,邹允果显得很淡定,随即蹦出了一句话:“过山洞哩,没事儿。

  果不其然,列车在开出南京站后进入了栖霞山隧道,细细的秒针犹如在心头绕了一圈似的,大约也就30秒钟,阳光再次透过玻璃窗,洒向了老邹所在的5号车厢1号房间。这条路,13年来,老邹火车来来回回不下几十趟,哪些地方有隧道,他心里清楚得很。

  邹允果经历的人生也和列车通过隧道一般。2003年,他带着老婆来到了上海。“你们上海人都知道的,七浦路,搞批发的。”老邹短短一句话,就把自己13年在上海的生活概括完了。

  现实永远要比说出的复杂且漫长。从一开始摆地摊、卖袜子,到后来做服装、搞批发。老邹说,这些年几乎就没停下来过。

  苦过头几年后,服装批发生意稳定了,日子慢慢好起来,儿子儿媳妇都一起带了出来。就在三四年前,席卷而来的“网购”热潮一下子让他的实体店批发生意受到了冲击。“篮子里鸡蛋就这么多,大家都去网上买了,生意自然受影响。”老邹说。那几年,他的两鬓一下子冒出好多白发。

  去年,老邹亏了整整十万。想了又想,他接受了儿子、儿媳的建议,把“战场”扩容到网络,开始在微信上做起了买卖。

  “最多半个月,快的时候一个星期款式就下架了。”老邹说,“我们眼光老了,还是得听听他们年轻人的。

  如今,儿子担负起了去时尚前沿的广州进货的重任,儿媳妇则忙着在微信上拓展业务,老邹主动退居二线。不过,他依旧早早买好了回上海的火车票,要帮儿子把“老路”走出个新花样。

  老邹说:“梦想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品,我这十几年的经验,总还是值点钱的。

  4号车厢◆9号房间任文龙30岁来沪考协警

  一大袋秘制香肠是对家的想念

  每一个将要远离家乡的人,行李箱里都是沉甸甸的。因为一大袋家乡的秘制香肠,任文龙的随身行李中,心爱的吉他不得不让了路。在任文龙看来,香肠是母亲临行前塞进包里的,是一种对家的想念。因为这一别,再回去可能又得等上一整年。

  如果不是“主动交代”,在场的人没能猜出眼前的这个男孩曾是一位井下矿工。

  因为家乡煤矿业不景气,加上下矿总是危险,家里人怎么也不放心,于是,任文龙打算出来闯闯。这次来上海,他就是冲着协警考试。“上海的治安真的好,就是节奏太快了。”直肠子的他从来都是有啥说啥,“我想好了,辛苦不怕,靠自己不丢人,都30岁了,总不能啃老吧。

  同时,眼前的任文龙是一位弹了8年吉他的乐手。不过,为了能让生活过得更好些,弹吉他的兴趣慢慢被各种工作打拼所搁置。如今,他偶尔才会乘着夜晚闲暇之余,摸一会儿琴弦,轻轻弹上一曲。

  因为家的味道,吉他暂时留在了原地;因为生活打拼,兴趣暂时被放到了一旁。不管为什么,和任文龙一样在外追梦的年轻人,都没有让自己闲着。对背景离乡的游子来说,带着“家的味道”,在外奋斗时或许心里能更有些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