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逆袭成枢纽 十年荣耀洋山港

10.12.2015  11:06

今天,12月10日,是洋山深水港开港运营10周年的日子。十年弹指一挥间,东海上的一个小渔村变成了国际航运版图上不可或缺的枢纽大港。这个东方大港正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并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力。


洋山深水港区距离上海芦潮港东南部30公里,由大洋山、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中国首个在微小岛上建设的港口。是中国发展上海自贸区,建设海洋强国的依仗。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顺利开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


由于洋山深水港的加入,2010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7万标准箱,首次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


2014年12月23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是国内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总投资约139亿元,预计2017年建成。


届时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将突破 4000万标准箱,这个数字是全美国所有港口加起来的吞吐总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拍摄者简介:
邬志豪,一名资深电视新闻工作者,虽然已离开新闻界多年, 依然喜欢在工作之余,用他的镜头去记录、捕捉上海的成长。他是最早使用航拍手段进行新闻报道的记者,十多年前的2002年,当国家正式批准洋山深水港区建设,当洋山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时,邬志豪就坐上飞机去洋山,绕着岛飞了一圈又一圈,拍摄了很多珍贵的画面。最近,他又去洋山港住了两天,操控着小飞机和镜头,捕捉着洋山港的美。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