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家庭小药]眼药水开封后使用期限不宜超一周
家里有个小药箱,存放一些常用药可以自诊自治,但如果药品已经成了“废药”,误服可能就会给健康带来隐患。10月18日至10月24日,市食药监局将组织开展第十二届“清理家庭小药箱宣传周”宣传活动,市民可以在此期间带上过期药品送往食药监局的活动现场,也可以送往就近药店的废弃药品回收点。
专家提醒,配置家庭小药箱需注意药物的使用期限,药品不宜存放过多以防过期。特别是开封后的眼药水,虽然还在保质期内,但使用期限最好不超过一周。糖浆类药品,一旦开封也需尽快服用。
大部分家庭疏于清理药箱
“不清理不知道,一清理吓一跳,9种药已经有6种早已过了保质期。”市民郭小姐家中有个超市买回来的绿色小药箱,在药店、医院买回来药品后,一些多余或是暂时不再使用的药品就在里面随手一放。久而久之,究竟放了哪些药也逐渐忘记了。
昨日,郭小姐第一次打开小药箱清理时才发现,里面竟是问题多多:家人常用的鼻炎通窍颗粒早已过保质期9个月;在华山医院开的一种治疗过敏皮肤的医院自制洗剂,也已经过期2年,由于长期将其随便倒放在小药箱里,里面粉色的药剂还渗到药箱底部;此外,还有2种进口药物早已遗失了外包装,其中一种药品郭小姐只记得是4年前,北京一位医生给老公开的哮喘药物,但是怎么服用、有效期是多久,内包装上除了简单的英文药名,没有任何使用说明,也只好一并扔掉。
像郭小姐这样,疏于清理家庭小药箱的市民其实很常见。据市食药监局药品流通处负责人介绍,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常备药品,特别是有年长或年幼的家庭成员的家庭,降糖药、降压药、感冒药、止咳药、退烧药等都成了家里的常备药,时间一长药也越积越多。但是,大部分家庭却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家庭药箱中更是有高达30%至40%的药品已超过有效期限。
用过期药可导致过敏等
那么,服用过期药品有何危害呢?市食药监局专家说,一些市民对过期药品存在认识误区,以为过期药物只是药力不足,多吃几片就可以了,其实殊不知,服用过期药品会对健康造成伤害。
专家说:“药品的有效期是根据药品稳定性试验研究和留样观察等科学方法确定的,不同的药品有不同的有效期。一旦过了有效期,药品变质过程十分迅速,药品质量与疗效就得不到保证,特别是西药的化学结构还可能发生变化,分解成对身体有害的其他产物。每片药的剂量都是严格限定的,多吃几粒不仅对病情无益,更可能产生毒性、过敏和耐药反应。”
举例来说,误用了过期的皮肤外用药物,很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四环素片过期可能会影响肝功能;过期降糖药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忽高忽低,易诱发并发症;过期青霉素类药物,极易诱发各类严重过敏反应,甚至休克;过期的阿司匹林中水杨酸成分增加会刺激胃肠,会引发患者胃溃疡、出血等不适。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即使再昂贵的药物一旦过期变质,也必须坚决放弃。
“宣传周”今年提前举行
记者从市食药监局获悉,10月18日至10月24日,第十二届“清理家庭小药箱”宣传周活动将正式开始。活动期间,将开展包括废弃药品回收、定期清理家庭小药箱等科普知识讲座。
以往“清理家庭小药箱”宣传周活动都是在年底,今年是首次提早到10月,据悉,这也是因为从时间上来说可以更好地与从9月1日开始的“全国安全用药月”衔接在一起。今后,“清理家庭小药箱”宣传周都将在10月举行。
10月18日上午,市食药监局黄浦分局将在复兴公园,对市民进行清理家庭药箱、合理用药、老年人合理用药知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届时,市民可以将家中的过期变质药品带到复兴公园,交付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回收处理。在宣传周期间,黄浦分局还将通过举办公益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药学服务咨询等形式深入社区、商务白领青年聚集地等公共场所宣传,突出宣传安全用药科学理念和实用知识,对不适当的自我用药、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注射液、盲目轻信进口药和高价药等常见误区进行梳理、解读,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定期清理家庭药箱的科学理念。
此外,在宣传周期间,各区县食药监局还将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如浦东分局将在浦东八佰伴广场、普陀分局将在环球港前空地等区域,进行家庭小药箱知识宣传,并可以现场回收过期、变质药品。活动结束以后,各区县分局将对回收的不合格药品,按照没收药品的规定予以统一销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