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喊"冤"? 院士建言消除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现象
新华网上海11月18日电(记者周琳)一种雪糕含有14种添加剂,一块饼干里有19种添加剂,就代表这一食品不安全、不可靠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认为,食品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导致老百姓“不知道吃什么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君石是在14日出席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光明食品集团主办的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时表达上述观点的。专家认为,消费者笼统地将假冒伪劣的食品和真正不安全的食品画了等号,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水平与百姓期待不对等的问题,放大了单一食品事件的负面效应。
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交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陈君石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中国特产,全世界都有,但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如此严重的误解,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色之一。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危害,但还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具有中国特色风险交流的政策、策略。
其二,信息共享也是消费者消除食品安全忧虑的重要“法宝”。美国药典委员会食品标准部门高级总监马库斯·利普介绍,食品掺假的问题全球都存在,食品的供应链很长,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风险。为了更大程度共享信息,目前委员会在网上向所有公众开放了食品造假数据库,用于监测全球食品造假。
在这个数据库中,已经收录了包括橄榄油、牛奶、藏红花、蜂蜜、咖啡等在内的2100份食品造假记录,主要来源于学术文章、媒体报道和其他公开资料。科研工作者、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可以前去查询,以便获得某一食品造假的原有记录,判定风险。
其三,食品企业不断推进规模化,严控采购渠道,是重大挑战,也是赢回消费者信心的关键。近年来,类似福喜等食品安全事件中,都是由于对供应商把控不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导致消费者“用脚投票”。
光明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永杰表示,公司就在形成全球采购的产业链模式。目前,光明食品集团已经收购了多家海外公司,其中既有资源型、品牌型,更重要的也有分销网络。例如,澳大利亚的玛纳森,就利用其在澳新地区庞大的分销网络,完成光明的全球分销和采购等功能。
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是在2014年光明食品节上举办的。不仅光明集团携旗下众多品牌以及数十种国内外食品亮相,中粮集团、王老吉等企业也都纷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