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新才有希望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包含重要改革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制度创新。科创中心建设今年必须全面发力,尤其要拿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在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实现突破。
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要努力形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新模式,以新模式推进新产业发展。这就需要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摒弃,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革除,一切束缚创新创业创造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都要彻底改变。如果不解放思想,我们就干不出一片局面;如果不解放思想,各项工作就容易业务化、具体化,我们就无法站高望远。
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是要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最亟需解决的短板问题。所有问题的核心是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最难突破,也最关键。建设科创中心,首先要搞明白用什么体制机制来推。靠分钱分物和政府审批评定的老体制、老思维、老办法,没有出路、没有希望,也是推不下去的。我们必须从体制上研究解决政府自身的错位、越位、缺位问题,最大限度释放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全面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上海既有明显的优势,也有明显的短处。其中,创新成果转化就是一个突出瓶颈。这些年,我们不缺学术界认可的论文,也不缺创新技术,但是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总是差了一口气,很多时候创新链是阻断的。体制机制、利益分配、中介服务、金融配套、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不完善,特别是政府干预过多,阻碍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传导机制,产生了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核心环节,也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需要突破的重要方面。解决这个突出问题,提高科研论文、研究成果从“纸”变“钱”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破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成果评价体系要改革,真正让企业和市场成为创新人才的评价主体,改变科研成果产业化与科研人员没有利益关系这一现实生态,切忌再沿用传统的人才认定机制。要充分发挥上海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坚定不移创新高校科研院所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我们也要明确,应用性成果不在应用上动脑筋,而在发表论文上动脑筋,是一种不合理的创新生态。为此,应当进一步拿出实在的举措、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应用型研究必须依托企业,要支持企业把资金投入到应用研发上,推动科研院所更多地通过企业争取经费,而不再是直接从政府要经费。
实践已经证明,政府包得过多过细,可能对创新造成破坏,效果适得其反。只有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市场的力量,充分鼓励、支持和激励创新主体发自内心的创新原动力,创新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