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科技园区看农业链新颜
为深入了解当前全国推进城镇化的理念和实践,探讨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结构调整转型、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驱动发展、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方面问题,践行同济大学“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承诺, 2014同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暑期研究生实践服务团继续出发。云南楚雄分队作为同济大学2014年“新型城镇化研究”暑期研究生实践团首支出征的队伍,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团总支书记王维佳老师带队,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环境学、社会学研究方向教师运迪老师做专业指导。实践团于7月7日抵达云南楚雄,开始为期10天的实践调研活动。
定位农业科技园区,与同济大学渊源深厚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北部,在201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而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同济大学参与了农业规划,同济大学新农村研究院与楚雄州农业科技园区渊源深厚。元谋县作为楚雄州的农业腹地,是楚雄州农业产业科技园区的主要试验基地和农业发达地带,也是楚雄州农业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整个自治州农业的核心区位,并培育了多个省级、国家级的农业示范园区,是不可多得的农业园区研究样本和城镇化建设的典范。在元谋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同济和元谋是一家,16的感情情深意重。”
深入走访,探寻城镇化进程
本次实践以楚雄州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围绕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通过实地考察、现场采访、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农村城镇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实践团一行得到了楚雄州政府招商局、农业科技园区、元谋团县委的大力支持,先后走访了生物科技类、林业类、果蔬类特色企业5家,住建局、农业局、规划局等政府部门5个,省级重点示范村落1个、农业种植基地2个、科技示范园2个,走访农户30余家,完成问卷50多份。
通过调研,团队成员归纳总结了一些当地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及时与当地政府进行了座谈交流,其中当地水资源紧缺以及有效利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农业园发展遭遇阻力、农民企业技能培训等几个主要问题引起了调研团队以及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针对以上问题,仍旧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农户们共同努力,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并贯彻执行,切实群众路线,在政府的牵头下,切实保障企业以及农户的利益,有效整合,共同进步。这种州县贯通、上下论证、适时反馈的调研方式是本次调研的亮点之一。
调研虽苦,收获满满
实践团从出发到安全返回,可以说体验了很多平日里不常体会的生活。
从上海到楚雄,大约3000公里的路程,出发时,水灾,铁路被淹,火车滞留,队员们在路上颠簸了两天两夜,50个小时,转车数次,方才到达楚雄城区。紧接着又面临着气候不适应、交通不便利的问题,一些平日身体素质良好的同学纷纷感冒发烧,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在返校当天,更是因受南方水害影响,遭遇火车停运,滞留昆明无法返沪的局面。尽管如此,团队成员仍能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做到面临突发状况不急不躁,身处艰苦条件可以苦中作乐,互相安慰,彼此扶持,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两位带队老师也以身作则,与团队成员协作默契,亲密无间。充分诠释了领队人高度的责任感与凝聚力。
总而言之,不管调研有多苦,团队所有成员觉得收获颇丰。期望通过对楚雄州的调研,能真实了解当地城镇化的建设现状,充分运用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发展,助力相关部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建言献策。谈及实践感受,团队成员陈晨说:“有机会走进新型城镇化的最基层,领略农业链最真实的面貌,与团队成员建立难得的友谊与情感。这便是我的收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