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淞线"缩航难煞过江人 缩航是出于"安全"考虑
图片说明:即便在非高峰时段,轮渡乘客也不少
浦江轮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上海市民过江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轮渡在公众的视线中逐渐淡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市民,每日出行离不开轮渡。家住浦东凌桥地区的三岔港村居民就是这样一个群体。
日前,当地居民孙先生向本报反映:因为周边其他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一直以来,居民们从浦东的三岔港到浦西,都依靠“三淞线”轮渡过江。可近来,“三淞线”缩减了运营时间,早班船延迟了40分钟开航;而末班船又提前到18时收渡,这给大量需要早晚往返过江的居民、学生和上班族造成很大困扰。“三淞线”为何要缩航?“缩航”之后,有没有其他方案可以解决居民的出行难?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三淞线”乘客怨声载道
4月3日上午10时,记者花5毛钱买了张轮渡票,坐上了“三淞线”。虽不是高峰时段,但无论是浦西往浦东还是浦东往浦西,估计乘客都不下八成。“一早人更多,有时还会挤不上。”一位推自行车的乘客告诉记者。
“三淞线”原运营时间是头班船浦东5:50分出发,浦西6时开航;末班船为浦西21时,浦东21:10分。其中19时至21时之间,半小时一班。但今年初,上海市轮渡公司计划将运营时间调整为,浦西6:20分开航,18时收渡;浦东6:30分首班,18:10分收渡。居民对缩航反映强烈,纷纷找有关部门反映,于是轮渡公司于2月27日发布公告:在航道确保航行安全的情况下,自3月1日起18:10分收渡后到21时之间,临时增开三个班,平均每小时一班;早班船推迟40分钟开航不变。“这么一来,很多起早赶着去浦西上班、上学、卖菜的人,都要抢坐6:30的第一班船,因此渡口经常你推我搡,场面混乱。到了晚上,如果不能保证18点收渡前过江,要么在渡口等,要么就绕行。很不方便。”孙先生说。
一位在上港集团张华浜分公司集装箱码头工作的李先生对记者说:居住在三岔港,工作在上港集团张华浜、军工路、宜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的工人有上千名。码头工作都是三班倒,早班每天6点半单位要开早会,轮渡推迟到6点半开航后,上早班的人坐不到轮渡,要么拼黑车过江,要么铤而走险,骑电瓶车违规走外环隧道过江,非常不安全。
一名中年女乘客说:从三岔港到浦西上学的学生有几百人,主要是吴淞淞光路一小、吴淞初级中学、和衷中学的学生。轮渡时间缩减后,晚上回浦东的孩子一旦错过了浦西18时的末班船,就要等上1小时,特别是夜晚寒风中,焦急又无奈。“这就助长了黑车生意,许多黑车纷纷出动,高价揽客。很多人等不及,就打黑车,人多拼车5元一位,人少则要20元一位。”根据潮汐,每天在涨潮时还要停航1.5小时,如果不巧遇到早上停航,那打黑车的人还要多。想正常出行,基本无望。
缩航是出于“安全”考虑
既然“三淞线”对当地居民出行如此重要,那为什么还要缩短运营时间?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么?
轮渡公司的回应是:轮渡是公共交通,政府按实际运营情况有补贴,因此不存在担心亏本问题,主要还是出于安全考虑。吴淞口是长江进出黄浦江的咽喉要道,来往船只多。潮水落末涨初的2小时内是船运高峰,平均每小时有近300艘船通过;尤其借涨潮时行驶省油,会有大批船只驶入,给横向穿越黄浦江的“淞三线”渡轮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去年12月14日,吴淞轮渡站附近,就发生过一艘泥浆船撞向“三淞线”的事故,多人受伤。考虑到乘客的安全,上海市轮渡公司决定,在船舶密集时段每天停航1个半小时。另外,早晨开渡延迟40分钟,也是从安全角度出发。因为太早天色尚暗,或遇阴雨、雾霾天气,视线不好,行船危险性会增大。
在两岸渡口,记者看到,过往船只的确非常密集。据粗略统计,虽然是在非高峰时段,但一小时内也有近百艘船通过。好几次,记者看到轮渡在大型船只的缝隙中“之”字形穿行,让人捏把汗。一位工作人员说:“船不像汽车,不是说刹就能刹得住。万一与大型船只碰擦,后果不堪设想。”
过江公交配套不完善
既然缩航是出于安全考虑,那么,附近居民可否选择其他公共交通过江?
“不方便!”居民们众口一词。因为,目前在三岔港设站的公交车只有611路和19路。到浦西,要么先坐611路,乘6站到凌桥站,再步行约两站路,到陈家宅站换乘508路经外环隧道过江;要么乘19路,从三岔港坐15站到地铁6号线港城路站,再换乘地铁过江。但这两条路线都费时费力,对需要赶早高峰时段的学生和上班族来说,实在太折腾。
轮渡赶不上,公交又太绕,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办法应该还是有的,如508路越江公交本身就途经三岔港,只是不停靠。如果该线路能在三岔港增设站点,这样,附近居民就不要绕路,可以便捷地过江了。”一些居民说。
记者手记
想方设法解决过江难
虽然轮渡已过了鼎盛期,但对于居住在浦江两岸沿线的居民来说,如果周边没有完善的配套公共交通,轮渡,自然还是他们出行的首选。尤其对骑非机动车的人而言,轮渡的优势不可取代。
而从另一方面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出吴淞口的大型船只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江面情况日益复杂,轮渡公司出于保证公众安全的目的,缩减航线也无可厚非,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是,在缩减航班之前,有关部门有没有对周边居民的出行方式做过调查?对缩航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不是有过通盘的考虑?
交通出行牵涉千家万户,当城市立体交通网络中的某一环发生改变时,出台相应的措施予以补位是必须的。可遗憾的是,至少目前,居住在三岔港的居民们并没有看到相应的补救措施,所面临的,还是出行难!
不过居民们并非一味地怨天尤人。在无奈接受现实的同时,他们提出了“增设公交车站点”的积极建议。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关心百姓疾苦,尽快调研、论证和协调,早日解决“三淞线”两岸居民的出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