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的"战地之花" 99岁老人口述战后收尸
99岁的秦秋谷老人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里,记忆力仍然很好
服务团团长胡兰畦,当时她有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服务团在淞沪战场嘉定前线竹林里的战地慰问演出
上海劳动妇女团在淞沪抗战前线
东方网记者蒋泽8月13日报道:浙江省人民医院里,99岁的秦秋谷老人床头,始终放着一本《胡兰畦回忆录》。70多年前,她曾经和胡兰畦并肩奋战在淞沪抗战前线,在一支叫上海劳动妇女服务团的队伍里。
这支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是于1937年秋天成立的。淞沪抗战激战正酣,全国慰劳总会负责人何香凝委派著名作家胡兰畦发起组织战地服务团,赴前线为抗战将士做战时服务。战地服务团成立时,由胡兰畦担任团长,首批成员10人,平均年龄不足19岁。由于她们基本成分是女工,故命名为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
这支队伍的主要任务是:慰问民众、宣传抗战、调查军风军纪。服务团加入罗卓英率领的国民党十八军,冒着敌机轰炸、机枪扫射的危险,深入前线,慰勉将士,鼓舞士气。淞沪战事失利后,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服务团随军向南线转移。
从服务团成立后的3年多时间里,这群年轻的上海姑娘,足迹遍及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各个战场,行程2万多里,被誉为“战地之花”。
1939年7月,周恩来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说:“中国妇女热烈参加前线工作,如胡兰畦、丁玲等所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在前线艰苦奋斗,获得全中国人民的称颂。”
1940年10月下旬,由于形势的变化,经上级党组织安排,服务团团员分批陆续撤离国民党军队,先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后来多数人进入新四军。至此,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秦老把78年前在服务团中的经历,向记者娓娓道来。
全团皆女兵最小不过16岁
记者:我们今天来想跟您聊一聊抗战时候,您和您的姐妹之间、和您的战友之间的一些故事,讲给我们这些后人听。请问您什么时候去参加战地服务团的?怎么想去的?
秦秋谷:1937年10月5日,我在女工夜校当老师,其他人都是夜校的学生,所以后来叫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第一批包括我10个人。胡兰畦看重我们会演戏、会唱歌、肯吃苦,对我们印象很好。
当时上海一共有6所女工夜校,沪东、沪西、虹口各个地方都有,晚上利用人家的学校,每个学校两、三个教室。我是第三夜校的老师,在虹口提篮桥。有几个学生还是地下党的领导,他们一方面是学生,另一方面代表党支部在领导这个学校,其中一个总干事还是杨开慧的同学。
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是何香凝组织发动的。当时十八军军长,罗中英和何香凝是同乡,提出了部队的苦恼:前线老百姓都逃了,军队没有老百姓帮助怎么打仗呢?所以想办法派一些女同志给老百姓来做做工作。何香凝就把这个任务交给胡兰畦。
胡兰畦是一个女作家,是一个地下党员,做过宋庆龄和何香凝的秘书,当过黄浦军校女生队的学生。胡兰畦是中国第一代的女兵,因为她是作家,我们读她的书、读她的文章从而知道了她,我对她也很仰慕、佩服。我们听说是胡兰畦当团长,她号召,我也报名参加了。
记者:您当时多大年龄?
秦秋谷:虚岁20岁。
记者:其他人呢?
秦秋谷:最大的24岁,最小16岁。张定堡17岁,现在她也过世了。李艳芬离开以后在别的地方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