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申城消防尖刀队:负重40斤一天爬一个金茂大厦
东方网11月5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他们,是守护申城最中心3平方公里的“铁军”。他们,是全国第一支被国务院授予“模范消防中队”的基层单位。他们,迎来了挂旗授称的第15个年头。昨天,记者走进上海消防车站中队,感受这支15年来在操场与战场上“对表”的尖刀队的别样风采。
1分55秒负重跑上20楼
肩背空气呼吸机,手拎出水干线水袋,当指挥员按下秒表计时器的那一刻开始,特勤班的9名战士犹如离弦之箭一般,嗖地冲了出去。人均负重40斤的他们将开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登高训练。
1分50秒!副队长许维爽的左脚最先踩在了第20层楼的台阶上,紧随其后的战士们也在1分52秒内接连到达。接下去的规定时间里,他们还将完成破拆门窗、释放水袋等一系列后续工作。
这只是车站中队日常训练中的一个缩影。负重登高几乎每周都会出现2-3次,一跑就是20次。其实,根据一般要求,消防战士日常训练只需攀爬10楼即可,但作为一支独特的尖刀队,车站中队却将登高标准提升到了20楼,只有在1分55秒内抵达者才算合格。
中队甚至还组织到420米高的金茂大厦练指挥、练战法、练绳索救人。光是15米高的爬绳练习有时每天要来回几十次,用战士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天爬一个金茂大厦”。
3平方公里内的救援难题
相比其他中队,车站中队管辖的救援区域只有区区3平方公里。战士们开玩笑地说:“只要站在4层楼高的平台上就能将辖区看得一清二楚。”
辖区里常住人口超过了12余万、高层建筑168余栋、高架道路总长1.5公里、老式公房259幢,轨道站点、船舶码头、大型商业网点等消防难题一应俱全……城市飞速发展,驻守在上海市中心,保卫这3平方公里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假设地下枢纽发生火情,浓烟中如何将救援时间延长?战士们将肩上的空气呼吸机换成了氧气呼吸机,这样一来,呼吸时间就能从20分钟提升至4个小时。但吸氧时间久了就会“醉氧”,势必影响救援。为此,模拟实战训练成了常规动作,人们时常能看到身背氧气呼吸机在周边操场进行1500米训练跑的“车站人”身影。
面对这些消防难题,“车站人”先后探索出了地铁快速救援法、公交车火灾快速出水法等9种战术,全部被消防总队推广应用。
15年里日复一日
“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这是“车站精神”。15年来,车站官兵共接警7237余次,出动指战员11万余人次,营救和疏散人员1366人。15年来,正因为日复一日在操场与战场上“对表”,这支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消防中队”的基层单位通过实战化训练取得了一次次胜利。
3个月前,打浦路隧道突发多车相撞,车站官兵冒着37℃高温,携带数十件破拆工具,在交通堵塞环境下徒步奔跑4公里,成功救出5名群众。一名公交车上的孕妇因为隧道闷热呼吸急促,官兵又携带救援担架急行1公里,将其移交现场医护人员。整个抢险过程仅用了15分钟。
在一系列重大救援现场,也总能找到作为增援力量的“车站人”的身影。2011年,轨道10号线豫园站至老西门站发生了列车追尾碰撞事故,大量人员被困车厢内。闷热的地下枢纽里,战士们在500多米长的地铁隧道中接力救人。看到车厢门与地面落差较大,人员疏散困难,一名战士甚至毫不犹豫地趴在车门前的地面上,让群众从他背上踩着疏散。
15年来,车站中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那力量、那感召、那精神,代代相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