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消费互联网已趋饱和 产业互联网进入高速成长期

24.05.2015  13:00

  “互联网+”,“+”的到底是什么?首次移师上海的中国物联网大会周末落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等专家指出,“互联网+”并非传统的“消费互联网+”,而是新型的“产业互联网+”。

  中国过去十年的互联网奇迹,主要基于庞大网络消费者群体才得以实现。其中,消费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在于社会管理和服务民生,而面向企业行业、服务生产经营的产业互联网还相当弱小。邬贺铨表示,刚刚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意味着我国从消费互联网为导向,正转为产业互联网为导向。目前,我国已处于消费互联网的饱和状态,中国产业互联网即将进入高速成长期。

  在国际上,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并重并行。对比中美互联网结构:在网络消费者数量上,中国6亿多,美国不到3亿;在网络零售额上,中国约2950亿美元,美国约2700亿美元。而与这两项中国领先的数据形成反差的是,在云计算服务的企业渗透率上,中国仅21%,美国达55%到63%;在中小企业网络化运营的比率上,中国20%到25%,美国72%到85%。可见,中国互联网的主体用户是消费个体,而非互联网强国的企业群体。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援引麦肯锡报告表示,过去中国互联网发展以消费为导向,而不以生产为导向,但这一现象正在改变,并将带来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创造更多经济价值。麦肯锡咨询公司专家成政泯透露,他们以iGDP作为互联网经济指标,发现中国iGDP占传统GDP的比重为4.4%,高于4%的世界平均水平。这位韩国专家认为,保守估算到2025年,中国iGDP可为GDP贡献4万亿元;若产业互联网普及度更高,iGDP贡献可达14万亿元,相当于整个澳洲的年度GDP。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