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张银行卡"消化"千万元赃款 作案人多在境外

09.04.2015  14:26

  今年上海发生的两起千万元级以上的诈骗案件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2月14日,闵行公安分局接报一起案件:在环球金融中心内某公司工作的加拿大籍女子杨某称,其被人以某银行和某市公安局的名义诈骗,从去年10月开始的五个月内,陆续向骗子转账人民币50余万元和美元411万元。

  2月15日,青浦公安分局接报一起案件: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69岁香港籍女子虞某称,其被人以某公安分局和法院通缉令的名义诈骗,从去年8月开始的六个月内,通过网银陆续转账人民币1482万余元。

  警方侦查发现,两起案件作案人的落脚点都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境外地区。尽管已查明了网络电话服务器的准确IP地址,并向公安部上报寻求国际司法协助,但是,由于多米尼加并未与中国建交,因此给进一步侦查工作带来了困难。

  据悉,作案人都使用了大量的银行账户,其中一案更是开通了1000余个银行账户,涉及众多商业银行。由于ATM自助柜员机一次取款是有上限的,因此开通大量账户就能将上千万元赃款化整为零,在短时间内提取。

  本报曾经报道过上海警方赴柬埔寨侦破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件。当时,警方派出40多人,在当地开展工作40多天,尽管抓住了主要作案成员,但未能追回大部分赃款。民警感叹:“赃款在众多的银行账户里来回打上一遍,等于全部洗过一样。

  警方透露,犯罪分子盗用居民身份证前往银行大肆开卡的情况普遍存在。目前,部分银行设置了自助开卡设备,无需验证开卡人是否是身份证持有者本人,更为犯罪分子开卡提供了方便。由于电信诈骗团伙分工明晰,即便抓到了专门负责开卡的马仔,依法也只能处以治安行政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