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海湾镇推行以“美丽家园我做主”为主题的社区管理模式

12.05.2016  13:32

  本报讯  “五一”劳动节,对于居住在奉贤区海湾镇玫瑰苑的陶广美来说,是儿女来家团聚的日子。与往年不同,今年,儿女一进家门就被窗外景色深深吸引。“过去,窗外大树把光线挡得严严实实,白天似黄昏;现在,大树移开了,取而代之的,是茶花、桃花竞相争艳,一扇窗早已‘关不住’这满园春色。”媳妇陈晓华由衷感叹。

  事实上,因居民区先天规划不当、后天管理不力等情况,出现树枝扰民、鲜花稀少、黄土祼露等问题,在郊区的居民区都很常见。以海湾镇为例,虽然其拥有天然丰富的海岸、滩涂资源,引得不少区外居民竞相前来居住,但小区毁绿、占绿等情况颇为复杂和棘手。政府每年都投入不少资金进行小区绿化补种、改造,但居民们既对绿化布局有各自见解,更对种植品种有不同期待,因而无法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个体需求。

  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中,海湾镇发现,各居民区都拥有大量热心居民,政府只要敢于放权,把社区治理权交到居民手里,就有可能打开社区治理新的局面。据海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该镇在5个居民区中大胆推行了以“美丽家园我做主”为主题的居民自治模式,即在居民区成立项目组,由居民自治家园理事会成员担任组长,组员由理事会成员、业委会、物业、居委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等组成,通过“项目自治、资金出资”的方式,居民把居民区事务当成了“自己的事”,纷纷为美化家园积极建言献策。

  上海阿姨许君宙,自2006年玫瑰苑建立之初,就选择在这里安家养老。她说,当初选择租住在玫瑰苑,图的就是绿化好。没想到,入住没几年,小区里的绿化死的死、伤的伤,有的绿化生长过密,有的太松散,整个小区失去了原先的色彩。还有一些居民,看到荒废的绿化无人管理,干脆翻掉后在绿地上撒上菜籽,青菜、蚕豆都冒了出来。虽然按照有关规定,居民不能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也违反了物业管理规定。可是,法不责众,居民并不买账。今年3月,玫瑰苑在该镇率先成立自治家园理事会,就居民区如何“增绿补绿”,一群热心居民开始听民情、作调研、做协调。最终,就居民们普遍反映的“阳台前高品种树木遮阳扰民”、“小区公共设施破损”、“小区卫生死角亟待清理”这三大问题进行改造和“补绿”,迎合居民期待引进凌霄花、红叶等新品种进行“增绿”。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玫瑰苑694户居民获得了很多惊喜。如通过对高品种树木的移栽,底楼居民郭女士不再为窗前靠墙又特会招蚊虫的绿化而烦恼;80多岁的老人腾兰珍,看到绿化改造后,楼前的卫生死角变成一大片绯红的山麻秆,便主动清除了自家在绿地里私种的蚕豆,她说:“环境现在这么好,我不能拖后腿。

  在星火第二居委会,由自治家园理事会牵头,一项楼道建设的自治项目也在悄然运行。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自从镇里推行“美丽家园我做主”后,居民们非常乐意把一些想法说出来,甚至直接自己动手去做,既做好自己,又引导他人爱护家园。如今,在海湾镇每个居民区,居委会、业委会、自治家园理事会、物业公司都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又相互补台,让政府和居民自治成为一种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