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都市女性成长手记

18.11.2018  19:12

   编者按

  近日,第二届燧石文学奖揭晓,共产生了11个奖项,10位作家获奖。“90后”作家泽帆凭借长篇小说《大象无形》获燧石·新人男作家奖,“80后”作家凌丽芬凭借长篇小说《华年》获燧石·新人女作家奖。

  《华年》与《大象无形》两部作品代表了青年一代作家的两种最普遍的创作选择和写作模式。《华年》写当下都市的真实生活,写生活的酸甜苦辣,显示了现实主义写作作为严肃文学最主要的一脉在当代青年作家中的延续。而《大象无形》作为一本刑侦推理小说,成为了在推理、科幻、悬疑等类型小说逐渐进入主流文学领域并广受读者喜爱的一个代表。

  凌丽芬笔下的上海是有多面性的复杂体,两千万人在上海会有两千万种生活方式。在她看来,这是个“有人情味时最有人情味,薄情寡义时又最薄情寡义”的上海。而这也是中国大都市在当代最显著的特征:在多元化包容的同时,也有充满隔阂甚至陌生的一面。来这里打拼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起初是70后,后来是80后,如今是90后,都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在前方等候着他们。

  为什么去上海?为什么去大城市?小说女主人公华年给出的答案是:“灵魂应该是飞扬的。”华年毕业后在家乡电视台工作,工作是亲人托关系找的,清闲却毫无生趣,她看到在大城市生活的朋友,产生了必须要离开这里的想法,到一个“她可以选择自己生命存在方式的地方”。这便是许多年轻人向往大城市的最深处的原因——不想生活在家人的庇护下,希望独立自主地实现人生价值,最终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从一个从外地小城一无所有来到上海的年轻姑娘,一个刚从大学毕业走出校门就进入了超级大都市的初入者眼中看上海,无疑是充满了新鲜感的。女孩从青涩到成熟,从艰难打拼到在上海站稳脚跟、步入中年,这可能是过去十年大多数80后青年在一线大城市的奋斗故事。

  初到上海的华年先去了外滩,她的好友乐宝指着万国建筑群说,自己以后的梦想是可以“随便去那里”。上海,这座中国经济中心、最大人口规模的城市,在凌丽芬笔下既有高耸入云的熠熠生辉的大厦,曲折蜿蜒的冒着红烧香味的弄堂,有曾经居住过数位名人的长满爬山虎的洋房,也有永远在堵车的让人仰望的高架桥,入夜后还有永不打烊的人声鼎沸的酒吧。正如文学评论家、诗人叶匡政所说,《华年》是一部商业奇女子的心灵成长史,一部都市女性成长史。有商战、有苦难、有权谋,也有死亡,但我们感受最多的却是爱与生命的力量。命运中有再多的黑暗与迷宫,也无法遮蔽这种爱与生命带来的诗意与魔力。

  凌丽芬十多年的经商经历让凌丽芬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鼎沸之都的上海,有无数“海漂”怀揣梦想,要创造自己的新世界,华年就是其中之一。或许是偶然,或许是命运使然,她踏入了风险投资这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暗流涌动的高智商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她从初出茅庐的职场白领,化身战略投资人,稳重睿智,似乎昔日的上海梦唾手可得。商场故事许多都是来自于凌丽华自身多年经商的经历,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房晓辉认为值得所有对中国商业文化感兴趣的学者仔细研读。

   书乡专访

  凌丽芬:写上海受张爱玲影响深

  书乡:故事中女主人公华年从外地来到上海,与你的经历相似,她身上有你的影子吗?

  凌丽芬:我的整个青春时代都是在上海度过的。我的小说主人公华年也是。人到了一定年纪总想离开自己熟悉的世界,到外面去看新的世界。华年身体里有这样一种基因,她选择离开小城到上海来寻找梦想。女孩子孤身一人在外打拼肯定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华年的男朋友后来又抛弃了她回到家乡去。

  书乡:何时起开始文学创作?

  凌丽芬:我从小学起就开始喜欢写作,源于我的语文老师对我作文的肯定。起初是写一些诗和散文,到高中时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后来越来越坚定了写作的梦想。这可能也与我非常喜欢阅读有关。张爱玲、王安忆等作家与她们笔下的上海,给我的影响比较大。

  书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也是在寻找一种归属感,现代女性也需要一种归属感,你怎么看?

  凌丽芬:张爱玲那个年代的人来到上海很多是为了躲避战乱,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到上海是完全自主的行为,可能那种对归属感会一直存在,哪怕在上海生活多年。一位读者看了小说后给我留言说,她已来上海多年,结婚生子,但不时还会觉得自己像一颗海草,漂浮不定。这也是我的小说女主人公华年内心的感受。

  书乡:为什么会选择写当下大都市年轻人的生活?

  凌丽芬: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写女主人公整日在职场拼搏,确实当代女性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工作状态中的。《华年》的现实可能对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女性读者是最触动的,我看到的大部分读者评论都说女主人公的故事“太像自己了”。如果它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其实世界上许多好的文学都是结合经济环境来写的,小情小爱固然值得关注,但大的环境对于个人命运的牵引更吸引我,故事中就写到了几次金融动荡下小人物的命运,女主人公几次工作的变化、生活的变化都与大时代的经济变迁密切相关。

  书乡:华年在上海打拼从群租房到有自己的小公寓,经历几起几落,也自问为何留在上海,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年轻女性孤身奋斗的艰难?

  凌丽芬:华年对于为什么要留在上海进行过思考,后来她给出的回答是,在上海“可以老得慢一点”。上海这样包容、自由的大都市,对于女性的社会压力会比在小城市更宽容。开玩笑说,在上海,三十岁以后还能穿短裙。我想塑造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她遇到许多困难,但每一次都能独立地走出困境,得到某种自我解放。这与她的原生家庭也有关系,她的母亲从小就教育她凡事要靠自己努力,正是秉持着这种信念,才让她每走一步都很稳,总能从困苦中解脱。

  书乡:书中比较多的着墨于女主人公在职场的工作故事,她从事金融投资领域,你也有这方面的经验,这部分故事是取材你的亲身经历吗?

  凌丽芬:不经历过实战的人,是不会理解一类职业其中包含的甜酸苦辣的。我看过一些写商战的书,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写作的时候在逻辑方面是有漏洞的。我亲身经历过,一切描述都非常真实。有些读者给我留言说觉得华年的这个人物太不可思议了,她身上怎么会发生这么多故事。我想可能不同世界的人会觉得别人的故事有种不真实感,我在写作之前也觉得别人对我讲的事都保持怀疑。但当我写作之后,当我保持倾听,开始真正了解他人的内心后,才发现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很奇妙的,我希望以后能把这些奇妙的故事都写出来。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