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快调减农业低效产业

13.04.2016  12:07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海南省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现场会上获悉,海南将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循环转变,不断提升农业产出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海南农业“王牌不王”的问题日益显现。以种植业为例,全省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13个产业中,亩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就有6个,包括甘蔗、橡胶、水稻、番薯、花生、椰子等。亩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产业种植面积达600多万亩,占全省种植业播种面积的50%左右。

为此,海南省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努力实现亩均纯收益低于600元的产业、产品基本退出的目标。一是3~5年内确保甘蔗种植基本退出,2016年要调减15万亩以上。二是按照“合理布局、稳定产能、适度改种、提升效益”的思路调整橡胶产业结构,5年内建设400万亩高标准核心胶园,并适度改种老残胶园和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效益。三是大力调减普通水稻的种植面积,把优质稻、特种水稻的比重扩大到70%以上。同时,合理调整畜牧养殖规模与品种结构,要适度控制生猪饲养规模在600万头左右,不超过环境承载量,积极发展牛羊、禽蛋等市场供应不足的产品。

现场会当天,在儋州市润德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记者了解到,6户农民在合作社带领下通过将甘蔗改种香蕉,每亩纯收入从原先的200多元增加到2300元。儋州市光村镇则结合当地气候资源优势,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种植雪茄烟叶,每亩收益从原来的100元提高到7000元以上,在企业打工后,当地1000多名农民每月还可增加近3000元工资性收入。

海南省副省长何西庆称,海南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必须按照“高亩产、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把握好“生态保护、生态循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导向、适度规模,政府引导、示范带动”的原则,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省农村同步迈入小康生活。

记者 邓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