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文献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第二批新书发布
2月27至28日,海关文献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中国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会上还发布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第二批新书。来自中国海关学会、复旦大学以及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的嘉宾、学者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近代旧海关文献资料有着巨大学术价值与学术研究空间,由我校批准建立的中国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tudies, CCMCS),将联合世界各地从事中国海关史和海关文献研究的学者,在中国海关总署直属的中国海关学会和国内外相关学校及院系的支持下,拓展海关史研究范围,突破以往海关研究的范畴,加速海关文献的整理、研究以及数据库的建设,并推动有关文献的出版工作,将海关文献、海关史与近代中国相关的问题融合起来,从深度全球化的视角,重新解读近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努力建成世界范围内一流的近代中国海关文献的整理作坊、学术平台、创新基地。
据中国海关史和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松弟教授介绍,学术研究是学者的职责与乐趣,学术文献与成果是天下的公器,中心期待能够成为新的桥梁,从前近代至后明天、从旧文献到新学识、从旧海关到新生活,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中心竭诚欢迎国内外对中国海关文献和中国海关史有研究的专家,以及有兴趣及成果需求的朋友和单位进行合作。
近代旧海关是中国较早实现现代化的部门之一,其业务范围不限于海关,延及经济调查、海事航运、对外交往、邮政通信等方面,故而一直是近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聚焦点之一。此外,尤其重要的是,旧海关是当时最早引入近代式数据记录、整理、出版工作的单位之一,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近代社会经济数据,已经被公认为是近代中国唯一一份且最系统、最科学的资料文献宝藏。
最近十余年来,以我校为中心的学术团队,在近十份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教育部人文社科)、二十五份硕博研究生毕业论文、十本余相关学术著作、近百篇专题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尤其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的整理与研究》的支持下,已经系统地整理出旧海关的内部出版物,并已经出版283大册、正在整理出版60大册旧海关内部出版物(分别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海关出版社);在整理的同时,也完成了一系列的文献编目、校对、考据等整理研究,还利用这些文献进行相关的海关史研究、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研究、海关与近代中国研究,其中填补空白式的九卷本《近代中国经济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将全部完成出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