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村变景区 浦东牌楼村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07.09.2015  18:58

 

地能供暖、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装置……这些"高大上"的名词似乎离乡村很遥远,然而,经过近十年打造,绿色低碳的农村生态特色旅游已经成为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的一块金字招牌。刚刚过去的小长假里,几千名市民乘坐轨交16号线或自驾而来,体验漂流、网上种地,欣赏村民们原汁原味的浦东特色民俗节目表演。昔日穷村今成景点,2014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4800万元,刚摘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荣誉称号的牌楼村,秘诀何在?

假日午后,有些燥热。走进牌楼村的沈湖农庄,奇了!没有一间屋子安装空调,却凉爽宜人。原来,这里大手笔投资350万元,安装了曾在世博会上大出风头的地源热泵系统,循环利用地下能源,无论寒暑,室内温度都能保持在25℃左右。农庄的人工湖四周,还建造了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置。抬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农田围绕着人工湖,岸边枝条随风摆动,湖水碧波荡漾。

村党总支书记徐宝清回忆说,牌楼村原是航头镇13个行政村里经济最薄弱的一个村,"贫困村"的帽子戴了几十年。新农村建设与世博会举办带来契机,村里继续保留黑瓦灰墙"道士"帽的浦东老式农村民宅格局,但整体面貌焕然一新:铺了沥青路,主干道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村户户污水纳管,垃圾堆场变成了小公园,河道疏浚了,两岸还建起了绿化带、亲水平台和休闲长廊,休闲广场、健身器材、读报画廊、休憩竹亭等点缀在社区中,曲院风荷胜景出现在了昔日的穷乡僻壤。

2010年,牌楼村成为世博会"城市与乡村互动"演绎基地,让中外来宾感受到沪郊新农村的魅力。同时,牌楼村的发展不搭花架子,不忘"农"本,将3000多亩耕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以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培育和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发展,带领全体村民奔小康。

牌楼村的变化有目共睹,这几年,陆续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上海市十大我最喜爱的乡村"等荣誉,还成为上海桃花节和浦东新区新农村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的主会场。游客们纷至沓来,也带动了村民转型。如今,全村已有520户乡村旅游经营户和560名旅游从业人员,均占全村总数的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