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前列
浦东将以特殊的精神状态作出特殊的努力,始终高举浦东开发开放的旗帜,新起点实现新突破,新阶段开创新局面,努力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走在前列,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前列,在创新社会治理、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在从严管党治党上走在前列。始终坚持改革为先、创新为要、实干为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力抓好“2+2+2+1”重点工作落实,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四个中心”核心功能提升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两大重点任务,牢牢守住土地、人口、环境、安全底线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两个底线约束,切实抓好全面从严治党。通过不懈努力,建设开放、创新、高品质的浦东,在全国全市的发展格局中奋勇率先、走在前列。
自贸区:精耕“试验田”培育“创新苗”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建立之初,就引来全世界的关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批试点经验从这里走向全国。三年多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一直未曾停歇。
2017年开局,上海自贸区再添多项改革试点。质检总局批复上海市质监局在上海自贸区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试点,同意其在上海自贸区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省级发证“一企一证”制度,推进获证企业到期延续直接发证,探索取消企业审查中产品检验环节等改革试点工作。
2月,上海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改革试点办公室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揭牌。这意味着我国进口化妆品的“审批改备案”试点正式启动,国内消费者有望在第一时间用到全球最新上市的化妆品。
围绕制度创新,上海自贸区形成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开放创新制度、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以及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法治保障制度。
从一开始,上海自贸试验区更在意的,不是自身创造多大财富,而是对标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进行压力测试,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中国第一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第一家合资道路运输公司、第一家独资游艇设计公司、第一家独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独资医疗机构……相继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落地。自贸试验区已成为浦东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亮点。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自贸试验区主要经济指标均占浦东新区较高比重,而且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特别是在外资引进方面,2016年,浦东新区全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70.36亿美元,增长8.9%。其中自贸试验区范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61.79亿美元,增长28.2%,占比达到87.8%。
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上海自贸区都在试图大胆去改。三年下来,在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方面,自贸区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
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制度后,去年全年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占全市60%以上,中方出资额263.76亿美元,占全市72%,推动自贸试验区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平台。
创新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监管制度,让海关、国检等部门先后推出“先进区、后报关报检”“十检十放”等举措,通关效率有效提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建成上线后,货物申报数据项和船舶申报数据项分别减少30%和80%。今年上海口岸将全面实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17年到2020年)的深化建设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最快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金融制度创新方面,则推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进一步拓展,47家金融机构直接接入自由贸易账户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超过6.3万个。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区内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11518亿元,占全市51%。
此外,《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浦东新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也在去年由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
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如今,这些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已成为共识,制度创新如春雨般滋润了自贸试验区这块“试验田”,精心培育的“苗圃”也正将一颗颗茁壮的“幼苗”输送至全国各地。
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减少前置审批,分类改革441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上海自贸试验区还将探索审批服务从“一门式”受理向“一窗式”受理转变,实行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间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从“办成事”向“快办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