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开建世界最大单体卫星厅 规模比T2航站楼还大
昨天,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本报记者张海峰摄
东方网12月30日消息:昨天,随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工程第一根桩基缓缓入地,上海航空枢纽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
到2019年浦东机场三期竣工投用时,这一工程将使浦东国际机场保障的年旅客吞吐能力从4200万人次增长到8000万人次。世界级城市需要世界级的航空枢纽,随着浦东国际机场站在全新的发展节点,浦东机场又将给未来上海交通出行带来多少改变?
年旅客吞吐量将达8000万
浦东机场三期共包含航站楼综合体、2条下穿通道、旅客捷运系统、停车库等近20项工程,其中卫星厅工程作为主体,尤其受到关注。所谓卫星厅,就是围绕航站楼主楼运行的配套候机楼,多适用于中转旅客多的枢纽级机场,如美国奥兰多机场、亚特兰大机场等,能够有效提高飞机运行效率。
浦东机场此次建设的卫星厅,工程总投资约206亿元,总建筑面积62.2万平方米,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单体卫星厅,其规模比浦东机场T2航站楼(48.55万平方米)还大近14万平方米。整个卫星厅,将由两座相连的卫星厅(S1和S2)组成,形成工字型的整体构型,采用国内出发到达混流、国际分流的基本剖面布局,为基地航空公司的枢纽化运作提供方便。
卫星厅作为航站楼服务功能的延伸,与T1、T2航站楼流程相衔接,形成“航站楼+卫星厅”一体化运营模式,设有83座各类登机桥固定端,能够提供86—125个各型机位,并考虑了未来的适当预留,由此承担旅客出发候机、到达、中转服务功能。
据介绍,卫星厅与T1、T2主楼通过旅客捷运系统连接,简单来说,就是航站楼内的地铁。其中,西侧的S1与现有的T1航站楼共同运行,年旅客吞吐量为3680万,为东上航及天合联盟提供服务;东侧的S2与现有的T2航站楼共同运行,年旅客吞吐量为4320万,为南航、国航及星空联盟和其他航空公司提供服务,形成“南北一体、东西分置”的总体格局。
全方位提升枢纽中转能力
浦东国际机场现有两座航站楼、四条跑道和三个货运区。2008年投入使用的浦东机场二期工程设计目标为年旅客吞吐量4200万人次,今年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000万人次,早已大幅超过设计容量。“浦东机场早已不堪重负,到不得不建的时候了。”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说。
未来挑战更为艰巨。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推进,上海迪斯尼乐园的建成启用,浦东机场客流量将持续递增,现有基础设施将无法满足运行要求。上海机场集团负责人介绍,具体来看,客机位不足,近机位占比较低。目前,浦东机场有135个客机位,其中近机位70个,占比52%。预计2025年浦东机场年客流量将达到8000万人次,日常运行至少需要191个客机位,近机位占比应不低于70%,巨大的缺口,必然制约运行效率。同时,远机位候机厅空间也现矛盾,候机面积较之于规划设计,相差近4000平方米,严重影响服务品质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与枢纽运营更不相适应。世界客运排名前20位机场大多是航空枢纽港。目前,浦东机场中转率尚在10%左右,还称不上真正意义的枢纽机场。所以,亟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枢纽运营功能,与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目标相匹配。
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戴晓坚表示,浦东国际机场三期将对解决机场容量饱和、机位不足等发展瓶颈问题,全方位提升国内国际枢纽中转能力,提升上海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服务区域经济,产生重要意义,为提升机场准点率创造条件。
形成候机乘机全新体验与亮点
浦东机场全新的卫星厅,将围绕旅客流程、功能布局、中转服务、商业配套等,形成一系列全新的体验与亮点。
新捷运系统走得更少,速度更快。据介绍,未来连接浦东机场航站楼与卫星厅的捷运系统,将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以钢轮钢轨为代表的地铁车辆,采取4节编组,有些类似于目前上海地铁6号线,但车厢采用了6号线容量更大的A型车。届时捷运单程运行3分钟,间隔2.5分钟,旅客在航站楼办票后,即可非常方便地通过捷运进入卫星厅候机。经过测算,届时旅客需要步行的距离,比目前旅客走到航站楼内的最远登机口,还少了数百米距离。
卫星厅一体化中转中心设计将提供更便捷中转服务。届时,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的各种联检设施与值机设施组合都会在在0米核心区内,为旅客转港提供集中式服务。这种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旅客识别,旅客在不出楼层情况下就可完成中转手续办理;另一方面便于设施互为备用、兼用和错峰使用,也便于联检单位管理,联检单位在一处配置人力,就可满足三个流程的监管要求。
卫星厅采用了国际到港、离港分流分层设置和国内到港、离港混流同层设置的最简化模式;捷运车站设置在卫星厅S1、S2核心区的地下中部,电梯和自动扶梯可将旅客快速转送到卫星厅每个层面。
全新的卫星厅外部造型统一大气、平实内敛,屋面层叠设计与T1、T2造型遥相呼应;内部空间有机组合、尺度宜人,大、小空间错落有致,与功能贴切吻合。同时,卫星厅将继续运用上海机场绿色节能经验,采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围场河雨水回用等措施,实现环保节能目标。
针对不同机型停靠的需求,卫星厅采用了国际国内可转换及组合机位,方便机场、航空公司根据航班情况和机型大小灵活调整安排。对普通旅客来说,可能未来最切身的感受就是,乘坐摆渡车的几率将大大减少,更多旅客都可舒适地通过廊桥登机。
来自上海机场信息显示,在2016年年内,上海城市机场群即将跨入亿级机场俱乐部行列;预计到2020年,上海两大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1亿—1.2亿人次,有望进入全球城市机场群前三位;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400万吨,持续巩固全球前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