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最大规模最高规格赴京招才 区委书记当起"推销员"
东方网12月28日消息:“明年浦东就25岁了。我们都是‘90后’,一样风华正茂,一样充满梦想。”昨天上午,“浦东名校直通车”驶入清华大学。在现场宣讲会上,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一身便装,上台当起了“推销员”。
“有人也许疑惑,我怎么穿便装就上台了?”身着黑色开襟针织衫的沈晓明一开口,尽显亲民风格。“这是我十多年前在高校当老师时,经常穿的一件衣服。今天,我特意找出来,就是想轻松一些,和同学们聊聊天。说白了,我是来‘推销’浦东的。”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在哪里就业,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娶什么媳妇,嫁什么郎。所以,我郑重地邀请大家来浦东。”沈晓明继续说道,“浦东开发开放24年,建成了许多高楼,但这并不是浦东最重要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公平透明,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德勤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全国每3个外资注册企业中,最后能有1个成功运营,而浦东这个比例是68%,是全国最高的。这就是为什么浦东商务成本高、生活成本高,但依然有那么多世界500强企业会选择浦东。不管同学们学什么专业,都能在浦东找到机会,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我相信,选择了浦东,就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清华大学主楼二楼报告厅,原本只有150个座位。昨天一下涌入了400多位学生,很多学生连加座都没有抢到,只能站在外圈,踮着脚尖聆听宣讲。“推销员”讲到精彩处,台下爆发阵阵掌声。
“同学们,如果你不是‘拼爹一族’,就应该选择上海、选择浦东。”说到动情处,沈晓明甚至拿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上海是一个建在滩涂上的城市,也是一个在中西文化冲击下形成的文化滩涂。这座城市的精神就是海纳百川、大气谦和,不排斥异己。有一个笑话,说在上海一个10人的饭局,其中有3个浙江人、3个江苏人、3个江浙以外的外乡人,只有一个是上海人。其实,我本人就不是上海人,我在浙江读完研究生,只身来到上海闯荡,没有关系,也没有背景,只有求知的欲望和求知的能力。从医生到校长,进而从事行政工作,我的亲历告诉大家,上海只有包容,没有排斥,只看自己行不行,不看背景行不行。选择上海,就是选择了一个公平的舞台。”
在演讲的最后,沈晓明再次发出了邀请,“同学们,我的‘推销’就要结束了。最后,我想说,如果你选择浦东,那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圆梦的节奏。因为只有年轻人在这里圆梦,浦东才能圆自己的梦。”
宣讲结束后,沈晓明透露,这次来北京面向各大高校招聘,是浦东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是因为浦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比任何时候都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明年浦东面临着自贸试验区扩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改革三大艰巨任务,没有人才是不行的。而浦东目前的人才组成主要是两类,一是海归人才,二是上海本地人才,需要广纳群贤,完善人才结构。”
看着报告厅内人头攒动的场面,看着招聘现场学子期盼的眼神,沈晓明说,这次来北京最大的体会,就四个字,“早该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