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档案局(馆)开展青年档案干部 “三知三明”活动纪实
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先贤苏格拉底的警世名言:认识你自己。中国古代《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流传百世的名句均强调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认识自我,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和方法。
8月28日,为进一步推动青年档案干部尤其是近年新进馆人员的成长、成才,使之更好、更快、更优地适应新时代浦东档案事业发展,浦东新区档案局(馆)组织青年档案干部开展了一次意在“了解自己、明确方向”的“三知三明”专题活动,在局内引起热烈反响。
一个火花,撞出一出好戏
“哇,原来我们的馆里有这么多宝贝!”前不久,在一次接待参观中,浦东新区档案局(馆)2017年招录的年轻干部、党政办的黄煜有幸以随行摄影的机会,头一次较为完整地走了一遍从档案库房、技术用房到公共服务、文化展示的参观路线。一进库房,她就被眼前的宝贝惊呆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个“火花”立即被党政办主任齐立勇捕捉到,“我们每年要接待800人次参观,但我们局(馆)自己的同志,尤其是年轻干部绝大多数从未进入库房,没有做过档案,这不利于档案工作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了解家底,对局(馆)的发展史和工作特色有个全面的了解。”
年轻一代是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自2015年来,浦东新区档案局(馆)通过公务员公开招录、遴选和军转干部招录等途径录用青年档案干部13名,13名青年干部或来自高校文史哲、新闻、计算机、管理学等专业,或是军转干部,均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工作热情,为浦东档案事业注入了一池春水。
但是,这些年轻干部们在此前均无档案方面的教育或工作经历。“浦东新区档案局为什么还承担着新区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的督导职责?”“什么是‘智慧型档案馆’?”“缩微技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还有优势吗?”“馆库里究竟有些什么宝贝?”在平时的工作交流中,大家发现,这些我们常挂在嘴边、彰显着浦东档案特色与亮点的工作,青年档案干部引以为豪,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如何让青年干部更好地适应档案工作的要求,使他们的一腔热情和才能抱负有效施展出来?这是局(馆)领导一直关注的问题。
举办一次专门针对青年档案干部的参观学习活动,这个想法经党政办提议后,引起热烈响应,得到了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决定由党政办与局团支部联合举办。
在党政办的指导下,团支部几经打磨,最终确立了“三知三明”的活动主题。一知家底,知档案局(馆)的技术、设备与馆藏资源的家底;二知历史,知浦东新区档案局(馆)及浦东的历史;三知传承,传承浦东档案传统技艺、工匠精神和创新品质;其后,再明确做好工作的态度、责任与方向。为了强化活动效果,促进青年干部自主思考,活动采用“上午参观+下午座谈”的形式进行,参观是为了让青年档案干部对局(馆)工作有直观的认识,知悉家底,座谈则是让青年干部与前辈交流对话,更加深刻地了解局(馆)历史,认识档案工作的特点和价值。
一场参观,激发诸多感悟
活动方案推出后,得到了相关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青年档案干部兴趣盎然。
8月28日上午9点整,13名青年档案干部准时集合。在党政办张锦红老师的带领下,一场深度的“自我发现”之旅正式起航。10个参观点位,满满当当2个半小时,囊括了浦东新区档案局(馆)所有的特色、重点工作及技术区域。
在档案利用窗口,有青年干部提问,“我当年用军官证登记的结婚,现在用身份证在民生档案智慧服务终端上能查到吗?”别看这个小问题,却像一把秘钥打开了档案利用这个“魔盒”,揭示了档案利用工作背后的诸多逻辑与多项技术。
民生档案智慧服务终端通过身份证验证和人脸交叉识别实现了民生档案的自助查询,运用电子签章技术保障了自助打印档案的法律效力,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了秒速验伪,扎实的数字化基础保障了档案的自助利用。目前放置在市民中心、房产交易中心等档案利用率较高的办事场所,省去了老百姓到档案馆这一趟路。浦东新区档案局馆(馆)并不满足于线下的就近查档,更是利用近年方兴未艾的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借助网盘加密传输技术,开发线上远程查档,并不断拓展远程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如今正在致力于率先实现民生档案远程利用的“长三角一体化”。2018年上半年,浦东新区档案局(馆)档案远程利用量已占总量的37.9%。
“早就听说我们馆的缩微技术走在行业前列,但到底什么是‘缩微’,我始终不太清楚。”带着问题,青年干部来到了缩微整合室。局(馆)缩微整合技术的“元老”卢晓玲老师拿着两卷规格不同的缩微胶片,详细介绍了缩微技术的涵义、发展、意义及应用情况,青年干部围在一起,认真聆听、提问。
“我才知道缩微影像部也在业务督导中承担着重要一环。”观看了建设工程声像档案后,青年干部对工程项目建设档案的督导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恍然间领悟了近来项目工程声像档案模拟接收改为数字接收的必要性。
伴随着机器运转的呼呼声,青年干部走进了计算机主机房。一扇普通的小门,走进去却是别有洞天。主机房内有序陈列着分布式存储、服务器、交换机等大型设备,主机房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实时反映着局馆各项系统运行的状况。主机房究竟有多重要?听完信息技术部负责人的介绍,今年新进馆的年轻同志叶浩成总结道,“机房恰如人体系统中的‘神经系统’,为窗口档案利用工作、库房数字化管理等工作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在档案修裱室,青年干部看见破碎的档案在局(馆)修裱大师黄伟手中重焕生机,感受到精益专注的工匠精神;在档案库房,从PDA技术和智能密集架中感受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在特藏库,大过了一把零距离接触馆藏珍宝的瘾;在胶片冲印室,从光影中寻觅解锁档案的密码;在“浦东记忆”展,通过重要节点、重要事件、著名人物串联起浦东自熬波煮盐至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1700年壮阔历程……
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融,青年档案干部的思维在现代化科技手段与厚重古朴的档案之间跳跃。如何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来管理历史的馈赠、来服务大局和民生?答案,就在眼前。
一次交流,引发深度思考
一上午的参观让青年干部们对家底有了数。但这些厚实的“家当”从哪里来?如何而来?青年档案干部们仍没有太多的概念。
下午的交流座谈请来了从档案一线工作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浦东新区档案局费美荣副局长及各相关业务部室负责人。费美荣入行档案工作已有30余年,她一路见证和参与了浦东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从深居腹地的川沙县档案馆发展至今天“三位一体”的浦东新区档案局(馆、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大体制、大格局的过程,档案工作也成就了她的事业理想与追求。
“我看到各位青春洋溢的脸庞,也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自己对档案工作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入行即入心,希望大家思考怎么把职业当事业来干,怎么做好档案事业的后继之人。”她上溯西汉,阐释了档案的含义和起源,然后挑选了1993年(川沙县档案馆翻牌为浦东新区档案馆)、2000年(区委办增挂档案局牌子,委托档案馆行使行政职能)、2001年(成立浦东新区档案局馆)、2002年(成立档案局(馆、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2009年(南汇区档案局、馆、城建档案室并入浦东新区档案局、馆、中心)五个重要时间节点,讲述了浦东新区档案局(馆)体制机制沿革,其后又概述了浦东新区档案局(馆)现状、历史上取得的荣誉及当下档案工作的重点关注方向。
最让青年档案干部沸腾的是费美荣聊到的故事。“浦东记忆展的筹备当时非常困难,馆藏资料不足以支撑,我们曾去一史馆复制浦东地图和一些珍贵图片。今天大家看到的展览中的浦东名人板块,设计别具匠心,我们把浩如繁星的名人用一张‘出生地地图’串联起来。”
在“浦东记忆展”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几块“已消失”的路牌。“它是世博大动迁的产物。得知这里要拆迁了,我们赶紧打电话给拆迁办,让他们帮我们留着。但是当我们赶到现场的时候,路牌已经在废弃堆里了。当时一起过去的司机小潘特别卖力,他爬到废弃堆上,用手够着才把它摘下来。后来,曾经住在那边的市民来馆参观时,看到路牌十分激动,说其中一块就是他家。”费美荣回忆起来历历在目,在座的青年干部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所谓“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再动人、再细腻的文字都比不上一两件旧物,更能激起人们情感的涟漪。当普通的物件历经时代、大事件的洗礼,它就变得不再普通。它被时代赋予超越其本身的涵义,它散发着时代的荣光。这就是档案的意义,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具备相当的敏锐性和工作的主动性。
鲜活的故事激活了馆库里的档案和一些不经意的设计,引得青年档案干部思绪无穷。征集编研部唐丽君同志说道:费局长提到了一些征集的故事,给了我不少启发。一是征集要及时、迅速,要有敏锐的行动力,跑在别人前头;二是用诚意打动人,主动、多次上门,用实际行动让对方感受我们的诚意。业务督导办顾韵倩同志说道,“在‘浦东记忆展’看到了浦东地区第一所中学——浦东中学的资料。刚好去年浦东中学被纳入进馆单位,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校史资料丰富,但保存条件不是很好。类似的单位还有很多。历史越是悠久,档案资料越多,也就越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督导工作中,要加大对极具历史价值的档案的管理力度,完善保管环境。”
在随后的交流互动环节,青年干部又结合上午参观的直观认识,与相关业务部室对话交流民生档案跨省异地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服务、档案信息化发展历程、参与汶川地震档案抢险救灾、声像档案管理等工作。
这次活动的“火花”激起者、党政办黄煜同志精彩总结道:从档案馆体制机制的“进化史”,从获得的奖项荣誉和档案保管、利用的先进技术,都能感受到浦东档案人在追求着更高、更快、更强。建馆以来,局(馆)干部职工坚持不懈追求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民生,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们青年干部今天最大的收获。
在活动接近尾声之时,信息技术部负责人提出了青年干部培养体制机制的确立问题,点燃了大家心中关于青年档案干部后续活动的小火苗。
青年档案干部培养是一项大课题,是一项需一以贯之、系统设计的大工程。此次的“三知三明”专题活动着重于做好档案工作的认知层面,如一把火炬点燃了推动青年档案干部成长的第一把火。如何让青年干部真正的、持续的活起来、火起来、亮起来?还需要在实践层面下功夫,在体制机制方面花心思……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浦东档案青年干部队伍,这场好戏,未完,待续。
(浦东新区档案局 文/周向雨 图/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