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医院使用远程医疗机器人 帮您在家门口看病

21.12.2015  09:09

  东方网12月21日消息:身高约1.2米、长着大圆脸、拥有S形曲线的全国首台远程医疗机器人“卫护”,已在浦东医院兢兢业业工作了10个月。无论是医生还是社区居民,都喜欢叫它“小白”。

  如今,“小白”与它的4个兄弟姐妹分别被安排在惠南、大团、老港、泥城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数十万居民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小白”到底是如何工作的?作为医护专家助手,“小白”又将在医患之间扮演怎样的角色?

   身在社区的“专家代言

  “朱医生,我最近胸口常发闷,怎么回事?”在惠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岁的吴先生通过“小白”头部的视频通话系统,向浦东医院心内一科主任朱中生咨询。朱中生通过社区医生王君妹上传的心电图为患者做出解答:“您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好做一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便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吴先生由衷赞叹,“现在科技真发达,在社区就能请大医院专家看病,太方便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们说“小白”就像他们的定心丸:“现在心里踏实多了,有什么不明白的疾病和检查报告,可以随时通过视频向浦东医院专家请教。

  浦东医院医联部部长龚旻介绍,“小白”内置电脑系统,可连接无线网络,安装的摄像机和屏幕可实现医患实时面谈。“小白”还能行走,通过360度旋转摄像头近距离观察病人。在十几公里外的浦东医院,医生使用手机或iPad即可远程遥控巡诊。

  如今,以浦东医院为主导、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的业务紧密型浦东南片医疗卫生协同网平台已日趋成熟。龚旻表示,在现阶段的试点后,“小白”将逐步扩展至11个街镇,切实解决居民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障碍。

   “小白”服务应列入医保

  “小白”做助手,让专家、社区医生与患者之间搭建了医—医与医—患互动模式,不仅节约了医疗卫生资源,也促进了社区医生的专业训练。浦东南片医疗卫生协同网总负责人、浦东医院院长余波认为,它最大的贡献是从源头上实现了“基层首诊、向上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理念。

  余波说,“小白”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协助医生完成“危险地带”的特殊医疗,如对发热门诊、传染病区患者进行远程咨询诊治;可更深入居民家中,为腿脚不便的患者“站岗放哨”。据了解,浦东医院现阶段正在筛选病人,比如造口患者。“如果‘小白’入户,既可提供造口护理指导,也能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小白”是医生的助手、是患者的朋友,以后机器人是否会取代医生的作用?余波表示,“小白”仅能作为医疗辅助手段,诊疗的主体仍是医生,因此无需将它的功能“妖魔化”。他向记者展示了机器人腰身内侧的卡槽插口,“如今我们只能称之为‘小白1.0版’,未来,还将加入如血糖、血压等生命体征测量甚至情绪的察觉模块,为社区居民带来更丰富实用的医疗帮助。

  余波坦言,“小白”的使用解决了不少居民的看病难问题,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虽然机器人可以把患者留在社区医院进行诊疗,但缺医少药的问题让他们最终还是得去一次大医院,而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他呼吁,扩大部分药品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才能真正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康复在社区”的分级制度,从而将更多的患者留在社区。同时,通过医疗机器人进行的远程诊疗项目也尚未列入医保范围,应出台相关政策,保证远程医疗的合法化,让“小白”物尽其用,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