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携手中国中车共建“创新研究中心”
18.11.2016 04:35
本文来源: 同济大学
中国中车总裁奚国华、副总裁王军、总工程师张新宁,我校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钟志华、副校长顾祥林等出席签约仪式。奚国华、钟志华共同为这一创新研究中心揭牌,王军、顾祥林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合作协议,这一创新研究中心将立足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一带一路”和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国家战略,并融入上海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充分整合中国中车在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营销网络方面的优势,以及我校学科群的科技成果与人才优势,以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国家级研发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与双向交流等多种形式,围绕高速磁浮、轨道车辆及新兴产业,系统开展基础性与前瞻性研究及其成果转化,助推中国轨道交通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推动我校相关学科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地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此次双方创新了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模式:校企双方科研人员互派,我校教授与中车的技术专家组成若干科研团队,深度融合开展技术攻关,同时吸引国际上高水平人才团队加盟,中车将每年为研究中心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双方的合作领域既包括中车传统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也依托同济大学学科群优势,为中车孵化智能建筑、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等新型产业,助力中车全产业链发展。
奚国华、王军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同济大学不仅为中国中车输送了大量技术、管理人才,而且双方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前沿技术、前瞻性产品研究开发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企校双方共建首个综合性研究中心,旨在探索新形势下企校合作新模式,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平台,共同推动中国轨道交通技术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中国中车将全力支持这一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杨贤金、钟志华在致辞中表示,社会服务是同济大学的优良传统,当前,同济大学正积极致力于推进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此次校企双方共建创新研究中心,开创了校企合作新模式,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将助推中国中车科技创新、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同时,也将推动同济大学相关学科迈向国际一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同济中车创新研究中心设于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先期下设8个分中心,聚焦前沿技术,系统开展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等的研究,推进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这8个分中心分别是:中美轨道交通装备联合研发分中心、磁浮交通技术研究分中心、新一代轨道交通技术研究分中心、智能绿色电动汽车技术研究分中心、海洋工程与深海机器人技术研究分中心、轨交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分中心、智能建造技术研究分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与培训分中心。同济大学铁道与轨道交通研究院、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土木学院、材料学院等多个学院及研究机构都将参与这一校企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新模式,力求为未来校企合作提供示范。
该研究中心将设立“青年创新创业基金”,激发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意识,并将定期举办创新创意竞赛,发掘具有孵化潜力的技术和产品。双方还将定期举行校企科技对接交流会,中车提出具体的技术需求,我校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记者了解到,过去十多年来,中国中车与我校10多个机构,在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成功开展了百余项产学研合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4月,我校与中国中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联手推进中国高速磁悬浮技术自主创新联合计划,共建国家磁浮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最高时速600公里以上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统。此外,作为校企双方联合培养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的创新举措,今年9月,双方联手推出的“国际留学生硕士班”迎来首批学生,9名硕士留学生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南非、印度、伊朗等国。
本文来源: 同济大学
18.11.2016 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