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同济学子为盲人设计地铁站触觉地图

16.10.2014  11:53

  


地图设计完成后需要在热敏机上加热。  

  正逢国际盲人日,同济大学一支社会实践团队研究制作出两张地铁站内部的触觉地图,方便盲人了解地铁站内情况,独自出行。“盲人朋友们的生活也要丰富多彩,他们需要走出家门,与社会接触。”团队负责人王子秋说道。据悉,此项目也获得由团市委主办的第六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的特等奖。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盲道用间断的虚线表示,闸机口用两条横杠表示,并在当中用斜线表示进出方向。

   受调查盲人反映
  自己曾被地铁盲道“
  《指尖下的光明——基于上海市市区盲人出行状况调查》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子秋等6人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微调查显示,可以自己独立外出的盲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2%,但近一半的人的出行次数每周在5次及以下。
  而选择出行交通时,地铁成为了盲人出行的首要选择。但有不少盲人朋友对地铁盲道不信任。盲人小杨表示,他有次独自前往一陌生的地铁站,打算沿着站内盲道走,“没想到从这头进站,沿着盲道走着又从另一头出站了,这之后我进地铁站就再也不沿着盲道走了。”而地铁站盲道少、功能不全等问题也让他们很无奈。
  “通过调研,我们将研究成果方向定为盲人最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地铁,想通过触觉地图的制作令盲人能在一个陌生的地铁站,不通过别人的帮助,到达自己想到达的地方。”王子秋说道。

   触觉地图用微塑纸做
  侧重闸机、服务站信息
  据小组成员介绍,触觉地图就是用凹凸的线状、点状和面状纹理符号构成的用手触觉感受的地图。制作之前,6名学生多次前往10号线水城路站和10号线与8号线换乘的老西门站,了解盲人在乘坐地铁独立出行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选取只有一条线路的地铁车站与存在一条换乘线路的地铁车站比较有代表性,有利于推广。”成员彭程说道。
  王子秋说,触觉地图绝不是对视觉地图的简单“复制”或“打印”,考虑到触觉地图尺寸有限,需要对地图内容进行简化,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同时,一张视觉地图也可以分解成几张触觉地图去呈现,避免信息相互干扰。
  制作水城路地图时,成员们用间断的点表示盲道,闸机用箭头表示,设计完成的平面图打印在A4的微塑纸上,放入热敏机内加热,制作出触觉地图。“盲童学校的老师建议,盲道用间断的虚线表示,闸机口用两条横杠表示,并在当中用斜线或其他方式表明闸机进出方向。地图也不需要标注楼梯等信息,把空间留给站台中心,进出闸机及服务站才是对盲人最重要的信息。”王子秋表示,根据意见,小组成员又反复进行了三次修改。
  盲人小溪在老西门站实地体验了触觉地图后表示,他能通过地图对一个陌生站台有个整体了解,“地图上还有洗手间的信息,这样我就不用再去求助别人。

   [期盼]
  今后每个地铁站都能有触觉地图
  针对触觉地图的推广,小组成员也想了三种方案,比如可以让全盲者人手一套活页上海市各地铁站触摸地图,但初步统计一套地图会超过200张,“这一方案成本较高,也不利于携带。”王子秋分析说,他们比较推荐第二种方案,既在地铁每个入口的右侧墙壁上或是服务站的墙上装上铜质或塑料质的本站触觉地图。
  下一步,团队还想继续触觉地图的设计,“比如10号线邮电新村站附近有个盲人公司,这一站的触觉地图必须要设计,还有人民广场站等换乘大站也在我们考虑范围中。在盲人朋友不断体验中,我们也会对地图做相应的调整。”王子秋说道。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成员陈强更是表示,城市盲道建设上的不足也让他们去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会思考怎么样的城市道路设计更便民,尤其是有特殊需要的群体。
   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4-10/16/content_22582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