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起流量劫持刑案判决 两被告被判缓刑3年
什么是流量劫持?可能很多人说不清。不过,如果询问:你是否遭遇过被各种恶意软件修改浏览器、锁定主页或不停弹出新窗口,强制访问特定网站?可能很多网民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这就是流量劫持。
记者近日获悉,浦东新区法院对全国首起流量劫持刑案作出判决:两名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在案的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从2013年底至2014年10月,付某、黄某等人租赁多台服务器,使用恶意代码修改网民的路由器设置,进而使其登录“2345.com”等导航网站时,跳转至“5w.com”。之后,两人将获取的互联网用户流量出售给“5w.com”所有者杭州久尚科技有限公司。
“2345.com”网站方面察觉后向警方报案。2014年11月17日,付某、黄某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经查,两人违法所得高达75.47万元。
浦东新区法院在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付某、黄某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修改,后果特别严重。依照刑法规定,均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分别应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由于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可以减轻处罚。
说起流量劫持,不少人可能会将这个概念与最近热门的“偷流量”混淆,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金波形象地介绍,如果你原本想访问A网站,但有人偷偷做了手脚,让你实际上打开的是B网站,这就叫流量劫持。它的危害性在于:黑客从中很容易获取个人信息,还可植入木马病毒,从而盗窃个人财产。
因为流量劫持行为,曾有过民事起诉索赔的先例。最为典型的就是几年前的“3B”大战:360对百度搜索结果进行标注甚至篡改,百度因此向法院起诉360。法院最终认定,360干扰他人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正常运行,判决赔偿百度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