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流水线上产品各不同 首个"聪明工厂"建成

31.10.2014  10:49

  东方网10月31日消息:黄色机器人根据订单,完成复杂加工程序,将成品置于移动托盘中,由智能照相机进行拍摄,照片信息瞬间被写入托盘内的电子标签。另一位机器人“同事”则将成品运输到专门区域,同时自动识别托盘内电子标签信息,将合格品放入货架……与批量生产同种产品的传统工业流水线不同的是,在这里,每一件产品都可以得到个性定制。

  日前,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落成的国内首个“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未来工业发展方向——“聪明工厂”正从概念走向工程实践,走进国内工程教育第一线。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陈明教授介绍,“工业4.0”由德国政府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提出,寓意人类将迎来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对这一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高度关注。本月9日,《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

  据了解,实验室由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与德国自动化控制领域相关企业合作,历经1年时间共同建成。实验室里可以看到,机器人、数控车床、数控加工等中心加工设备、机器人滑行导轨、变频传送带、智能照相机、多台服务器、控制软件和服务软件等一系列硬件设备和支撑软件。系统利用先进的控制策略与服务软件,将这里的硬件设备进行集成,实现了人、加工件与机器的智能通讯协同工作。

  “一条流水线上所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各不相同。”陈明教授介绍,各加工工件携带了电子标签,内置了所有用户定制化的加工任务,它可自行与机器人、机床等加工设备进行通讯,完成既定的加工任务,并可智能检测产品质量。“这种方式实现了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

  据悉,在下一步工作中,实验室还将引入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等硬件,实现“工业4.0”实验室的横向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