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暑期扎堆康复治疗,暴露学生、家长与教师在运动上的“盲区”
在体育运动专家看来,青少年运动损伤日渐增多,折射出家长对于体育中考“分分必争”的心态。同时,这也暴露出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指导中的缺位——提升青少年的运动素养,恐怕要先为体育教师补上科学运动指导这一课。
中考分数刚刚公布,成绩不错的小沈来不及高兴,便一瘸一拐地找到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主管康复治疗师、同济大学康复治疗系教授张鑫。“平时锻炼比较少,体育中考前拼了命地加练,结果扭伤了脚踝。”直到中考结束,家长才带着小沈求医问诊。
膝关节疼痛、脚踝疼痛、韧带撕裂……这两天,张鑫的门诊迎来暑期第一波就诊高峰。许多像小沈一样,因为运动损伤来做康复训练的小患者挤满了诊室。
在体育运动专家看来,青少年运动损伤日渐增多,折射出家长对于体育中考“分分必争”的心态。同时,这也暴露出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指导中的缺位——提升青少年的运动素养,恐怕要先为体育教师补上科学运动指导这一课。
学生的冲刺
不考试不锻炼,一考试狂锻炼
为了备战今年的体育中考,小沈从年初便开始有意识地增加运动量。“每天在操场跑十圈,还报了两个游泳考前集训班。”短期高强度训练让小沈有些吃不消,好几次运动过量跑到呕吐。虽然他如愿拿到了体育加试高分,然而他的脚踝却受伤了。
张鑫有些无奈:“不少孩子的运动量超出了身体承受能力,不加节制地训练,必然导致损伤。”
不考试不锻炼,一考试狂锻炼——记者调查发现,每逢体育中考前后,市场上的考前培训班总会报名火热。临上考场,学生们更是人手一瓶“红牛”。
邢程(化名)成绩优异,班主任和家长都觉得他有希望在高考中冲击名牌大学。没想到,考前四个月,身材瘦弱的邢程在篮球场上不小心撞断了锁骨,整条手臂打上了石膏,根本无法写字,影响了复习进度。考前两个月,刚刚有所恢复的锁骨再次骨折,最终,邢程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
“没有长期运动的习惯,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势必带来运动损伤。”张鑫说,近年来,因为运动损伤前来问诊的青少年数量逐年递增。在受伤部位方面,以踝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关节损伤为主,其中踝关节损伤最多,还有些是腰背部和臀部的韧带或肌肉拉伤等。“这些损伤大多不需要过多用药,而需要休息,但这会影响学习进度。”
家长的无知
将孩子推向受伤的边缘
沪上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向记者抱怨,由于长期缺乏锻炼,现在的孩子柔弱得像颗豆芽菜,参与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受伤几率大增。也正因如此,体育课上但凡开展强度稍大的运动项目,就会遭到家长阻挠。
另一头,自从体育科目纳入中考后,家长对于孩子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更是为了保证体育中考30分不失分。为此,家长们不惜重金,送孩子到各类体育培训班“集训”。
张鑫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有趣现象:名目繁多的体育培训班里,很多教练会细抠孩子的运动姿势,却忽略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关节压力,由此造成了一定损伤。对于各类常见的高危动作,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缺乏基本常识和防护意识。
“在学生和家长眼中,体能不好、运动能力不强,从来都是无所谓的,只要考试拿高分就行。”一位体育特级教师感慨地说。
上海开展体育中考已有12年,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部分数据仍不容乐观。以男生的上肢力量为例,在沪上不少中学,一半以上男生引体向上成绩为零。去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初中阶段男生引体向上及格率为30.1%,优良率仅8.4%。即便如此,男生们大多一笑而过,在中考中选择其他体育考试科目掩盖上肢力量不足的缺陷。
教师的盲区
应先给体育教师“补补课”
在体育运动专家看来,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孩子在运动中受伤,除了运动过度或者强度过大,还在于学生们缺少必要的科学运动常识。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体育学会会长徐阿根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和综合体育运动教学。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素质敏感期。”民立中学体育教研组长孙亮举例说,低年龄段的孩子应着重发展其灵敏性、柔韧性和速率性等运动素质。一旦错过敏感期,升入中学后,学生即便花费大量时间练习,也很难得到提升。
可现实情况令人唏嘘。对于究竟该如何科学锻炼,学生和家长有些茫然,甚至连部分体育教师和校外培训教练也说不清楚。
一位一线体育教师直言,眼下,市区两级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多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系统指导学生提升运动素养的内容。目前学校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对于运动素养只字未提。如今的评价体系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或者写了几篇论文,至于能否让孩子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徐阿根告诉记者,日本和欧美国家中小学的体育课会系统帮助学生提升运动素养。他建议先给体育教师“补补课”,通过教师把科学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传递到一线课堂。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