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20年前3次跳河救人 逐一找被救者写救人证明

08.04.2015  18:32

常套生逐一找到被救者,写下证明。

常套生说:“当年就在这里救的人。

  核心提示|“我从小就在渔船上长大,20年前在河里救出了3个生命垂危的人,这是我一生最荣耀的事。”漯河市召陵区农民常套生最近很执著,花了半年多的时间,一一找到当年救过的人,要求他们本人或亲属写下被他救命的证明。他还不断找有关部门,渴望得到认可其见义勇为行为,上演了电影《求求你表扬我》的现实版。

   自述一生最荣耀的事曾救3条命

  今年65岁的常套生,居住在老窝镇后常村,比邻沙河。近日,记者到此采访,常套生早早就在河堤上等候。他说:“这一生没什么大的成就,最荣耀的事是在河里救了3个人。

  依河而居,从小在船上长大,常套生是个抓鱼好手。“粘网、迷魂阵、下钓钩,没有我不会的逮鱼方法。”常套生说,从小痴迷逮鱼,到了工作年龄,他就在船民公社行船,一年四季与沙河打交道。

  也正因如此,让他目睹3个溺水事件,每次他都毫不犹豫跳河救人。“1984年和1988年,西华县纸坊镇诸葛村一个人和我们村的高春来失足落水,就是我救起的……1994年,我在河里还救起同村大学生常宇博。当时,这孩子上大学一年级,暑假回家贪玩滑入河中。

   执著逐一找到被救者求写救人证明

  “那些年见到有人溺水,我救人义不容辞,也没找对方要回报。”常套生说,时间过得飞快,自己很快进入花甲之年,一对儿女也都成家立业,自己和老伴在家种田。回首人生,救了3人成为常套生最荣耀的事。

  常套生告诉记者,在2014年下半年,他在电视里看到外省的有关报道,一些曾做过好事的人,无论时间过去多久,都会被认定为“见义勇为”。“电视中的那些救人者事迹还没我多呢,我也应该得到这些表彰和奖励。”常套生说。

  于是,从2014年下半年,他开始寻找当年的被救者,想让他们写下自己的“被救证明”。直到今年2月,他才找齐了春节回家探亲的被救者,完成了3份证明。“需要到哪个部门去进行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可呢?”采访中,常套生向记者问道。

   调查 3起救人事件,均得到证实

  “不是常套生救命,我奶奶早就没了。”周口市西华县纸坊镇诸葛村的马丰收说,他们与常套生所居的后常村隔河相望。对于当年自己奶奶被救一事,已经不惑之年的马丰收记忆犹新。

  “儿子当年上大学一年级,暑假回家后和同村的两名玩伴下河洗澡,滑到水中,多亏了套生见义勇为……套生人很低调也没宣扬,我也是在救人事件过去多年后,一次和村民喝酒时才知道这个事,我马上带着礼品到他家感谢。”被救者常宇博的父亲常新锁说。

  “我四弟高春来,20年前在河中溺水,是被常套生奋力救起的。”被救者的哥哥高四来,至今仍对常套生感激不尽。“打记事起,印象里,常大叔就以在河上逮鱼为乐。他为人善良,不喜多谈,多次在水中救人的故事,村里人都知道。”后常村村委会主任常永齐说:“常套生是村里的大好人,他多次救人的事应该得到认可。

  程序到辖区公安机关进行见义勇为申报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过去多少时间,救人行为都是需要认可和弘扬的。”昨日,漯河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见义勇为的故事代代相传,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不被世人所认可。

  记者从漯河市委政法委了解到,见义勇为的相关评定由公安机关负责。据漯河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工作程序,救人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去辖区公安机关进行申报。公安机关走访和调查后,如果符合条件,就可以对其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认定,并进行表彰和奖励。

  “太好了,我回头就去公安局进行申报!”昨日,常套生告诉记者,以前救人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做的,但过后从没有想到过回报。现在想得到认可,是因为那是荣耀的事。“如果当年的见义勇为行为得到政府的认可,我这一生也就满足了!”在记者结束采访时,常套生这样说。

   马上评论

   求表扬”其实是在标注“存在感

  赵志疆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临河而居,不仅能欣赏到壮丽的风景,也能遇到浪里浮沉的危急时刻。相比起大风大浪里的生活,常套生老人的人生似乎有些平淡,曾经在沙河中救起3个人,成为他最值得引以为傲的事。于是,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常套生老人想起了“求表扬”。与以往一波三折的“求表扬”不同,常套生老人救人的经历不仅得到了获救者的证明材料,而且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其见义勇为行为获得认可,只是时间的问题。

  “求表扬”的常套生老人,使人联想起《淮南子》中的一个典故:子路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事后收下了一头牛的谢礼,孔子说:“鲁国一定会有更多人愿意救人于危难。”子贡为一个在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身,按照鲁国法律,他花费的赎金可以去官府“报销”,但子贡却没有接受。孔子说:“鲁国不会再有人为别人赎身了。”《淮南子》为此作出的总结是“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故事很短,道理却并不简单:子路的行为看似庸俗,但因其符合多数人的利益需求,因此大家都乐于效仿;相比之下,子贡的行为固然高尚,但因其附带一定的财富与道德“门槛”,因此不免使人徒发高山仰止之叹。

  直到今天,这则典故依然不乏启示意义—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高尚品格,做好事“求表扬”也是一种正当的利益诉求。常套生老人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在于“求表扬”,更在于为此积极付诸行动,当老人自我描述“如果当年的见义勇为行为得到政府的认可了,我这一生也就满足了”的时候,不难看出,他已经将救人经历提升到人生价值的高度,与其说常套生老人是在“求表扬”,不如说他是在以此来标注自己的“存在感”。

  青春年少时,多数人都做过行侠仗义的豪杰梦,当我们垂垂老矣,是否还记得当年意气风发的场景?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对于多数终日湮没在平淡生活中的人来说,在人生引以为傲的精彩瞬间驻足留念,既是回望,更是圆梦。比起受而劝德的子路来说,“求表扬”的常套生老人显然更加简单而纯粹。

   链接

   两位成功“求表扬”的见义勇为者

   28年后终获“见义勇为”称号

  1985年,铁道部武昌车辆厂职工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撞上水下的石头,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方俊明的事迹后来被多家媒体报道。2013年10月31日下午,方俊明的女儿方丽玲代表父亲参加了武汉市第13次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方俊明荣获“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据《长江日报

   奔走12年成功申请“见义勇为

  1999年3月31日,贵州省兴仁县城关镇一家金店遭劫时,当地女子谢远凤听到呼救,冲下楼阻止,不幸被歹徒开枪击中身亡。丈夫孟荣国为妻奔走申请“见义勇为”12年后,谢远凤终被当地政府追认为“见义勇为”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