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新疆来沪代父寻上海恩人 盼市民提供线索
[新民晚报·新民网]29年前,新疆一部队军官来沪出差,病倒之际,得到一对上海夫妇热情照顾。这份情,缠绵于病榻之上的老人忘不了,牵挂至今;老人的女儿忘不了,亦成心愿。近日,今年53岁的唐芸从新疆乌鲁木齐来沪代父寻找恩人,她在上海寻找了半个月,线索一断再断。“上海恩人夫妇,你们在哪?”无奈之下,她致信本报寻求帮助。
来沪出差 大病一场
唐芸的父亲唐松柏今年82岁,早先在新疆乌鲁木齐一部队从事生产经营方面的工作。1986年,53岁的他从新疆来沪出差,住在曹杨八村附近一旅馆,结识了也住在曹杨八村的季玉珍夫妇。季玉珍的弟弟当时在距乌鲁木齐很近的新疆石河子毛纺厂工作,双方由此很有亲近感。
季玉珍夫妇是一对朴实的上海夫妻,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季玉珍当时在上海市纺织纤维检验所任工程师,丈夫姓陈,在上海化工学院任体育老师。
也许是水土不服,唐松柏不久生病了。他举目无亲,无人照顾,季玉珍夫妇主动担起了照顾的责任,经常给他做饭。但唐松柏的病势越来越重,季玉珍帮他联系了上海一家部队医院,并送他入院,诊断是得了急性黄疸性肝炎。季玉珍夫妇一次次到医院照顾他,烧可口的饭菜送到病房,关怀备至。唐松柏身边的钱不够,季玉珍还给了他300元。300元在当年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夫妇俩一直照顾到唐松柏病愈返家。
女儿受托 寻找恩人
唐松柏返回乌鲁木齐后不久又生了一场重病,引发脑血栓。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很快提前办理了病退手续。退休后的老唐常年缠绵于病榻,这些年又添了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症,还出现了心衰、肾衰。
今年11月中旬,唐芸准备去上海看望在沪工作的儿子,临行前,老人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感谢。“你去上海,能不能帮我找个人?”这个时候,唐芸第一次得知父亲和恩人的故事。“你有恩人的地址和电话吗?”父亲不无遗憾地说,对方的联系方式和地址都不慎遗失了。
寻人之旅 并不顺利
来沪半个月了,唐芸的寻找恩人之旅并不顺利。
她先找到了曹杨八村。这个地块涉及两个居委会,居委干部均答复无“季玉珍”这个人。她又找到当地派出所。民警根据人口登记系统,查到全市“季玉珍”有72人,其中符合配偶姓陈的只有1人,不过年龄不符。民警告诉她,公安系统中的人口资料多是1995年以后建立的,之前人员若有变故,可能通过正常渠道无法查找。
她又根据父亲当年记下的季玉珍是上海市纺织纤维检验所工程师的线索,寻找“上海市纺织纤维检验所”。“114说没有登记,只查到‘上海市纤维检验所’,后者电话一直没打通。”她又试图从季玉珍的丈夫在上海化工学院任体育老师这一线索找“突破口”,无奈时过境迁,该单位已改为华东理工大学,学校人事部工作人员称查询无发现,该校退管会则查到3名退休的“陈老师”,但都是女的。
就算搀着 也要来沪
记者注意到,多数线索均已告断,只有“上海市纤维检验所”还有一丝希望。昨天,记者联系上海市纤维检验所,工作人员诸小姐表示,该所现在叫“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纤维检验所”,1986年时的确叫“上海市纺织纤维检验所”,但经查,退休人员中并没有季姓员工。
如今,唐芸唯一的希望是通过本报,能得到知情者的帮助,为此还补充了几个细节:季玉珍的爱人爱好钓鱼;当年季玉珍45-50岁;恩人夫妇有一个女儿,于1986年怀孕生产。
唐芸告诉记者,“父亲身体每况愈下,也许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再次看到好人,联络感情,再说一声谢谢。”她很快要回新疆了,希望在离沪前能找到“突破口”。“父亲说,如果她这次找不到人,他就算是被人搀着也要到‘曹杨八村’来,凭记忆再找找看。”
(新民晚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