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专家解读:如何远离抑郁?

19.09.2016  19:35

  抑郁症,这一困扰着越来越多都市人的疾病,从来都不是明星的“专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陷入抑郁。

  经常与抑郁症打交道的心理医生们在日复一日地接受病人的负面情绪之后,是如何排解负面情绪的?对于怎样远离抑郁症,保持心理健康,他们又有哪些具体建议?记者就这两个问题专访了沪上的三位知名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无可避免会接收到患者们的负面情绪,自身也成了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去化解?

  团体心理督导+个人舒缓调节

  首先会通过专业途径,也就是通过团体的心理督导。在每周的固定时间里,我们的医生们会聚在一起,每个人轮流陈述最近遇到的负面情绪,大家通过专业方法一起帮他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谈自己遇到的最艰难的案例,大家一起进行分析。

  其次是通过个人的方式来调节。我个人比较喜欢运动,我现在每天都会快步走上两小时,平时还经常游泳,与朋友聚会聊天也是我放松心情的方法。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张海音

  思想的自由与升华让情绪更舒缓

  我们精神科医生在看病的时候强调和病人互动,通过“共存共在”来深刻理解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医生自己肯定会被消耗,如果光“放电”,不“充电”就会枯竭。

  我个人习惯把遇到的这些事情在脑袋里上升为理论问题,当作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去琢磨,而不是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总是愿意看到病人的变化,不会刨根问底地去扩大他的苦难,而是想办法扩大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力所能及地帮他们实现愿望,这也是我工作最重要的动力。

  当然,我自己平时也会过普通人的生活。我很喜欢听音乐,比如古典音乐。当然也会抽空和亲戚朋友在微信群里聊天。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也是自我调节的重要一环。

  我个人保持内心宁静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阅读古今中外的哲人书籍、专业文献,在这个过程中我就不会太纠结于眼前的一些评价标准。思想上的自由与升华会带来情绪上的舒缓与安宁,焦虑、忧患就都少了。

  ——同济大学精神医学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赵旭东

  “把那个坑填一填,继续往前走

  人只要活着、不是没心没肺地过着的,大都各自有着各自的烦恼。作为心理医生,我在工作之余有许多兴趣爱好,专注于这些自己喜爱的事情,能使我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比如看电影、听音乐、读书、跑步、旅游和写博客。

  其实,病人带给我的,也不都是负能量。在心理咨询的时候,我常会把人生中的一些沟沟坎坎比做路上的坑,不注意、没看到时难免会摔跟头,我问病人,“摔倒了怎么办?”听到最多的回答就是“爬起来。”“然后呢?”“继续往前走!”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明白了生活中的波折该如何对付了。

  有一次,一名大二的学生因为不想读书被家人带到我这里来咨询,她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我问她摔倒了怎么办?她说:“爬起来。”“然后呢?”“把那个坑填一填,继续往前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华

  上海观察:包括抑郁症在内,城市人的心理病越来越多,面对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学会与负面情绪共存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条通往自己内心的路,要学会接受负面情绪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总想着去克服。

  遭遇负面情绪时,该吃饭吃饭,该工作工作,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大部分人都能挺过去,也就是学会与负面情绪共存。不要动不动给自己贴上标签:“我抑郁了”、“我焦虑了”,这样只会加重负面情绪对自身的影响。

  如果自己实在无法排解,也不要硬抗,可以考虑心理咨询的途径。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张海音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的心情就像一道彩虹上的七色光谱,它们都有不同的亮度和色彩,互相过渡、交错,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最边上那条才算是病态。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比较轻的程度就是感到一抹淡淡的忧郁,有一点想不开或是患得患失的情绪。

  到了中度,就是生活中遇到麻烦了,如不期而遇的创伤引起应激反应,有一段时间整个人都“”了。大多数人通常是采用自我说服、转移注意的方法,或是向家人、朋友寻求一定的帮助,但有些人可能“”不出来,到了这个程度就应该去找专业人员咨询。

  中医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每个人都应该学一些自我净化心灵的方法。现代人往往缺乏心平气和的自我思考,我们总是怨天尤人或怪这怪那,功利心、得失心太重,对未来的忧患太多,其实有很多都是没有必要的。

  ——同济大学精神医学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赵旭东

   用辛勤劳动来让大脑“满足

  研究表明,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 5-羟色胺的失衡,极有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根源。

  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的便利有可能会增加我们患抑郁症的风险,因为有些便利无情地剥夺了辛苦劳动为大脑带来的奖赏。通过双手进行辛勤的劳动,是降低抑郁症发病的方法之一。当体力劳动产生切实可见的东西,特别是获得了生存所必须的资源时,大脑会依照“程序”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建议大家多用勤劳的双手做一些能够看到工作效率的事情,最简单的就比如:拖地、洗衣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或者画一幅图画、写上几笔对生活的感悟等等。

  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集体活动,同样可以促进重要的情感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如5-羟色胺和内啡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