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汽车大赛沪上开幕 无人驾驶汽车"跑道"争先
原标题:无人驾驶汽车“跑道”争先
昨天,清华大学的参赛车辆在进行无人驾驶组的比赛。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昨天,2016中国智能汽车大赛在位于嘉定区的上海赛车场开幕,清华大学参赛汽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赛汽车、东风汽车、标致汽车等15辆形态各异的汽车整齐列队,缓缓驶入比赛场地。它们在许多测试场景中一决高下,为无人驾驶技术进一步发展赢得宝贵数据。
无人驾驶真正实现需5-10年
“无人驾驶汽车启动倒计时5秒,5、4、3、2、1。”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05号车缓慢启动,平稳向前开去。6秒49———裁判员随即在纸上写下这辆车的启动时间,这是裁判员口令和车辆启动的时间差,这算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因为大赛给汽车启动的时间是3分钟。
从昨天的大赛现场来看,无人驾驶汽车火的已经不是概念,而是现实。据广汽研究院主管工程师刘志峰介绍,美国把无人驾驶技术分为五级,这一分类被普遍接受。一级为辅助汽车驾驶技术,二级为相当于现在特斯拉汽车的水平,这两级目前已经基本纳入应用。从第三级开始,真正进入“无人状态”,三级技术能在特定场景中实现无人驾驶,四级能覆盖大部分城市路况,五级能覆盖包括乡村在内的全部路况。
从这个标准看,昨天参赛的车辆大多属于二级向三级进军水平。广汽研究院、东风汽车公司和长安大学带来的汽车顶部,不约而同装上了一个篮球大小的圆柱体物体,正在呼呼地转圈。刘志峰说,这是三维扫描激光雷达,扫描频率为20赫兹,相当于一秒钟能扫20圈,同时它有64根激光,每秒能扫描200多万个点,用这些点能构建出立体的周边环境,汽车一边开,一边已把环境摸清了。
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上也有同样的雷达,不过这一技术的难点是,数据量实在有些惊人,以目前的计算水平和网络传输水平来看,无人驾驶离“上路”仍有不小差距。刘志峰表示,无人驾驶真正实现还需5-10年,而广汽研究院将在3-5年的时间内研发出符合三级无人驾驶标准的汽车。
有望率先在景区等相对简单场景“落地”
在风景园区、高尔夫球场以及公共汽车等某些特定场景,无人驾驶技术有望更早“落地”。清华大学参赛汽车是所有汽车中最小的,只有两个座位。它能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自动行驶,与计算规定的行驶路线只有厘米级的偏差。
“我们的优势在于路径规划和决策。”清华大学汽车系研究生李涛表示,为了提高精度,小车车身镶嵌有8个超声波雷达,车头装有1个单线激光雷达,还有1个高精度定位GPS。这些保证人们能安心地“甩掉”方向盘。李涛透露,已经有不少景区对他们的车辆感兴趣,这些无人驾驶车有望率先在景区等相对简单的场景“落地”。
无人驾驶汽车想要“上路”,预警、防碰撞、保持行驶航道等基础技术是绕不开的。同济大学带来的汽车,致力于解决汽车通信问题。同济大学电子与通信学院学生陈钰琪告诉记者,凭借装载车辆后备箱中的小盒子,可以监控高速行驶下车辆间的通信,坐在车里的人能知道“身边”汽车的行驶信息,延迟只有10毫秒。“这是一种辅助驾驶技术,能看到雷达、激光看不到的视觉盲区。”
各怀本领的无人驾驶汽车出发后,将接受11个测试区的考验,包括180°转弯、行人过马路、车辆避让、加油、进入隧道等。无人驾驶汽车只有接受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路况考验后,才能迈出“上路”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