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华理教师领衔制定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给出206项污染物控制指标 倒逼行业企业工艺提升改造
2015年年底,由华东理工大学修光利教授牵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多家单位参与制定的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以下简称“标准”)正式颁布实施。该标准除了在1996年颁布的国家综合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收严了企业污染物排放限值外,还在标准体系上予以优化,不仅要求企业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而且更重视源头控制,将标准管控范围延伸到生产服务的全流程。这意味着,该标准将有助于推动限制并淘汰高风险产品、高资源消耗类产品,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倒逼企业改革转型、产品升级。
据修光利介绍,该标准的实施,为上海近60%的企业和污染源戴上了“紧箍咒”。包括老百姓家门口的干洗店、汽车4S店等在内的各行各业,今后都要严把生产服务各环节的排放。根据规定,新建企业自2015年12月1日起执行该标准,现有企业自2017年1月1日起也将执行该标准。
从治理到预防
从标准内容来看,政府目前对大气污染物的管控理念与力度都发生了转变,已从事后治理转为事前预防为主,力求将污染物消灭在源头。相应地,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流程管理与末端控制技术的要求也变高了,促使企业从原先购买一台或几台处理设备满足标准要求转变为需要构建一套综合的治理系统。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需要实现从前端收集、处理技术、运行控制到排放监测的全流程管控。
“这就意味着,企业对大气污染物的管控,不能再是粗放式地采购几台处理设备就行了,而要针对生产服务的各个流程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加强工艺控制与革新,从‘便宜至上’真正转向‘合理可靠’地承担控制污染物的社会责任。”修光利说。
从基本到深入
据修老师介绍,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方面,我国早在1996年就已有国家标准。但近20年过去,现在的工艺和环境保护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提升标准的基础条件。新出台的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属于地方标准,是立足于上海本土产业结构,经过长期、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采集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而制定的。
例如,这206项指标主要包括3个部分:一是基于推进本市现有企业实施污染物减排的目标,提出了较严的非甲烷总烃、颗粒物、苯系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等11项基本控制指标;二是根据上海产业特点,提出了70种主要污染物控制项目,包括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极毒类污染物以及有机污染物;三是增加了136种污染物的参考限值。
“相较于国家标准和其他一些省市的标准,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种类更多、更严。像国家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而上海市地方标准结合上海产业特点和环保要求,将指标扩大到206项。标准不仅限制了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还增加了工艺过程控制和排放监管的要求。”修老师说。
从规范到指导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不仅在指标方面严格约束企业排放污染物,也兼顾了企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该标准为企业提供了工艺控制要求和相关的技术参考。比如,在废气收集方面,鼓励企业尽可能对废气按照不同浓度、水溶度等进行分质、有效收集。再如,针对精细化工类企业无组织排放比较严重的现状,标准提出厂内最大浓度监控点的NMHC限值,促使企业加强工艺过程的收集和管理。
该标准还要求企业建立污染物排放和控制台账,以形成污染物控制的长效机制。在运行与排放监控方面,标准要求企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实现在线监测。同时,上海市环保局2015年下半年也已出台了针对重点企业VOC整治工作的补贴政策,例如,处理规模为10,000立方米/小时(含)以上的末端处理装置配置VOCs在线监测系统可享受20万元补贴。
据介绍,本次标准的制订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处领导下进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化工环境监测站、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松江区环境监测站等单位共同参与了编制,期间也得到了很多工业园区、集团公司、行业协会和典型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建立了标准联席例会制度,为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根据2013年上海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到2017年,上海需要削减20%的PM2.5排放量,VOC要削减30%。而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此项目标的实现。
目前,上海市恶臭污染物标准也正在制定中,根据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环保局的精神,希望能逐步建立起与上海市产业相适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管体系。
修光利教授所在的团队,自2003年即开始从事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研究,已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3项上海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布工作,还于2013年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
“有学校的众多学科优势作后盾,华理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完全可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修光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