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擦亮“侨都”品牌 五大行动助建“侨务强市”

13.10.2015  15:28

  千呼万唤始出来!10月9日,在市民们的期待中,江门市政府十四届84次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江门市侨务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也意味着以擦亮一个城市品牌——“中国侨都”,建设两个经济园区——广东(江门)“侨梦苑”创业创新聚集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创建三个文化平台——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及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实现五个显著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华侨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发展能力、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及侨务工作实力为目标的“中国侨都”建设正式启动。

  “如果要问江门与其他城市有什么最为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侨’,这是江门区别于其他城市的DNA。”在今年两会期间,市长邓伟根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而“中国侨都”建设的计划也是首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出。

  经过近一年的调研、考察和讨论,《江门市侨务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5—2020年)》终于正式出炉。《纲要》提出,在接下来的“中国侨都”建设中,我市将以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提升华侨文化软实力、助力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侨务工作水平等五大行动为重点,擦亮“中国侨都”品牌,把江门打造成为全国侨务工作的创新地、试验区、排头兵。

  行动1

  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行动

  关键词“中国侨都”侨文化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的江门,为了展现独特的侨乡文化城市气质,提升江门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市自今年启动“中国侨都”建设。

  在《纲要》中,我市计划在2017年前,让“中国侨都”城市品牌逐步深入人心,使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成为国家级权威展馆,建设一批华侨文化特色旅游名镇,推动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大市转变。到2020年,初步建成华侨文化主题公园。江门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江门发布”、“中国侨都”等网络新媒体传播力保持在全省前列。

  此外,我市还将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的特点,设计反映华侨文化特色的一日游、两日游、一周游、一月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进行重点推广,建立特色鲜明的富有侨乡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加强开平碉楼、江海南岸印迹、蓬江33墟街、新会学宫文心等各市、区富有华侨特色并具有价值的文化遗迹修复开发,并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在各市、区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评选一批江门市侨乡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街和名建筑,并实行挂牌保护。

  近年来,“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和“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已逐渐成为我市涉侨活动的响亮品牌。接下来,我市将结合当前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利用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平台,将江门产品全面推向东南亚市场,全力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同时,我市也在积极筹备申办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力争2017年在江门举办一场能展现侨乡特色,使海外华侨有亲切感、归属感和参与感的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

  行动2

  提升华侨文化软实力行动

  关键词“华侨日”《他乡五邑人

  江门,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许多存续状态良好的具重有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侨乡文化。为此,《纲要》提出,要以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将华侨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旅游资源,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争建成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首先,整合利用各市、区侨文化资源,协助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五邑大学等涉侨文化教育交流项目申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同时,着力打造具有“侨都特色”的教育交流阵地,高水平建设侨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和侨乡文化研究合作交流平台。

  其次,依托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力量,集合海内外资源,探索研究设立“华侨日”,为设立“华侨日”的可行性、科学性、认受性提供理论支持。结合大型涉侨活动的契机,适时举办“华侨日”系列活动。在华侨义冢保护方面,深入挖掘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华侨义冢文化,建成本地青少年及海外华人华侨新生代爱乡爱国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重阳节,组织社会各界到华侨义冢开展五邑先侨的公祭活动。

  最后,为了树立“中国侨都”城市品牌并向海外宣传推广,着力发挥侨刊乡讯“集体家书”的作用,讲好“中国侨都”故事,提升江门在海外的美誉度,我市将成立全市侨刊乡讯协会。组织本土艺术家以及省内外艺术创作资源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反映中国侨都文化特质和华侨历史文化的作品,用文学、电视、电影、广播剧、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形式予以表现,扩大江门华侨历史、侨乡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在全球五邑人主要聚居的20个国家和地区,深挖侨情资料,高水平拍摄大型专题电视纪录片《他乡五邑人》约150集,记录和展示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五邑人在海外生活奋斗的精彩故事。

  行动3

  助力经济发展行动

  关键词“侨梦苑”侨青创新创业载体

  “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之都”、“雏鹰计划”、打造“三门”建设“三心”……今年以来,这些字句频繁地出现在江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为了更有效地运用侨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大以侨引资引智力度,《纲要》也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助力我市经济发展。

  在载体和平台方面,我市计划发挥市侨青创业孵化中心、市侨界青年联合会、市海归人员发展联合会的功能,高标准建设“侨青创新创业园”、“海创空间”。各市、区依托省级、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搭建侨青创新创业载体,吸引侨界青年精英、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落户江门创新创业发展。同时,创建广东(江门)“侨梦苑”创业创新聚集区。以建设“华侨华人创业创新之都”为发展愿景,以江门高新区为核心区、全市各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打造具有江门侨乡特色,集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发展于一体,能够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聚集创业创新的侨商产业聚集区,力争成为新一代华侨华人归国创业创新的首选地。成立五邑侨智库,广泛吸收海内外华侨华人精英代表,为发挥侨力优势建设“中国侨都”献计出力。

  在资金方面,发挥侨务力量在人脉、资金、网络、渠道等方面优势,制定有利于海内外华侨华人融资投资发展的现代基金运营模式。推动以市侨商总会、市工商联等商会组织发起,创立“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海创基金”,鼓励侨资企业、海外华商抱团发展,参与我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基建等项目建设。

  最后,根据国家“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我市将发挥沿线国家江门海外乡亲众多的优势,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当地的重要展会,注重做好我市区域品牌的推广,结合当地展会、针对当地侨商,择机举办规模适中的产品推介会,积极搭建我市本地企业与当地侨商合作互动的桥梁。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拓展市场宣传推介五邑侨乡产品。加强与中欧小微企业合作,推动与15个欧洲城市缔结合作发展联盟,建立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

  行动4

  服务国家战略行动

  关键词江港澳合作“友城倍增

  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行动方案中,设立海外商务、旅游驻外机构18个;实现“友城倍增”,全市缔结友好城市12对是我市接下来5年的工作目标。

  为了逐步建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家交流合作新格局,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侨乡特色的开放型城市。首先,我市将依托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粤港澳合作新平台,在银洲湖或基础较好的区域规划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作为在江门深化粤港澳合作的先行区。提高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引进和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港澳服务贸易企业,培育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品牌,争取将大广海湾经济区纳入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重点示范基地。加强产业和交通规划对接,着力打造港澳产业发展的重要腹地和承载区,推动大广海湾成为港澳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推进与粤西和大西南更紧密合作的重要门户。

  其次,把握全球知识经济时代潮流,利用各方有力资源,进一步加强江门市与美国硅谷城市的合作,与硅谷城市缔结为“创新城市联盟”,持续与硅谷城市每年开展交流互访。充分发挥“珠西智谷”、“珠西数谷”、“江门海创空间”、“侨梦苑”和“中国小微企业创新联盟”等创新创业载体的作用,通过策划硅谷城市江门行、小微企业创新高峰论坛等活动,积极对接美国硅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和资源,打造江门市与美国硅谷城市永不落幕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打开江门“开放之门”。

  此外,在江港澳合作方面,我市将采取创新江港澳民间交流对接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推动优势产业及金融合作、加强江港澳青少年交流等措施,为江港澳深度合作打好基础,促进共同发展。

  最后,我市还将抓住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被列入省实施方案的契机,将规划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作为我市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示范区的规划思路,并加大与省对口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力争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列入国家层面的规划或重要文件。同时,还将通过设立商务及旅游驻外机构、开展侨乡文化交流互访等方式,拓展侨务公共外交。

  行动5

  提升侨务工作水平行动

  关键词“邑门式”服务涉侨地方立法

  近日,《广东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已开始实施,侨务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侨胞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此《纲要》提出,接下来的五年,我市将争创“广东省华侨文化经济合作创新示范市”(暂定名)、争创“中国华侨华人文化经济创新试验区”、建立侨情资料信息数据库、建立中国侨务干部在广东主要的培训基地、在海外新成立20个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我市将开展涉侨地方立法先行先试,研究出台一系列“借侨引侨用侨助侨”政策措施试行意见,重点出台《江门市〈广东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市、县、镇三级涉侨法律援助站,由政府组织建立跨部门联合处理涉侨信访互动合作新平台,制定侨务信访联席会议、会办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侨务三级信访机制,构建侨务信访大格局;监督落实江门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华侨港澳同胞捐赠公益事业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纠正损害捐赠人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出台《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审核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对江门市各领域发展重要贡献者的荣誉激励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为侨服务水平,开发“互联网+侨务”的应用模式,依托各级公共服务平台,发挥覆盖全市的“侨都之窗”公共服务窗口功能,建立“邑门式”服务,为全球华侨华人提供便捷的涉侨信息查询办理服务。

  为了涵养培育侨务资源,我市接下来将按“三新四有”重点人士、海外社团、归侨侨眷、留学生、华侨捐赠、侨资企业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建立侨情资料信息数据库;成立江门市世青交流服务中心,协助世界各地江门五邑青年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应用新媒体功能,完善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全媒体平台,与海外建立沟通无间的互动模式,及时传达世界各地的侨务动态信息,打造指尖上的侨务。

  除此之外,我市还将建设中国侨务干部在广东主要培训基地、打造华文教育重要集结地、设立侨界民生解困救助资金、推动侨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和谐侨社发展,引导和支持新老侨胞、侨团团结协作共谋福祉,逐步扩大世界江门青年大会海外联络分部的组织网络,力争在2020年,在世界五大洲成立20个海外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

  相关链接

  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初步目标是2018年创建省级,2020年创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在工作措施方面,第一,建立人才队伍,初步以五邑大学、市文广新局、市外侨局、市社科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下一步建设从事华侨文化生态保护的专业队伍,并联合国内外高校的研究力量挖掘研究历史资料,实现文献和成果共享。第二,摸清华侨文化资源,通过近年来对我市侨资源的调查,目前正在按照申报要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第三,开展保护传承。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支持,强化传承人的选拨机制。加强对祠堂文化的保护和活化,加强对祠堂的修缮工作,2016年实现镇(街)全覆盖,并组织青少年到祠堂的参观活动。加快对传统古村落、镇(街)的保护开发。保护和发扬江门的武术文化(蔡李佛、咏春、周家拳等)。支持侨刊乡讯发展壮大。第四,做好总体规划和前期工作,目前通过前期调研已经形成了工作思路,以挖掘四市三区的华侨资源为主,重点发展华侨文化研究与交流,面向华侨的文化交流与创新合作,在重点领域推进重大项目,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广东(江门)“侨梦苑”创业创新聚集区

  “侨梦苑”是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照国家重大发展区域布局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格局而推动建设的侨商产业和海归创业创新聚集区。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向国侨办申报成为广东第一个“侨梦苑”,并突出“”和小微双创城市的特色,以“广东(江门)‘侨梦苑’创业创新聚集区”命名。

  广东(江门)“侨梦苑”将以江门高新区为核心区,以江门高新区以及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内的银洲湖作为两个先行区,逐步辐射带动全市“6+1”产业园区,重点打造先行区内的“两中心、六平台”(即“侨之家”综合服务中心、创业创新配套服务中心、火炬创业创新大厦、高新创智城、电子商务园、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聚集区、银洲湖临港产业基地、崖门滨海旅游聚集区)。至2017年,将成功创建广东(江门)“侨梦苑”创业创新聚集区,并在聚集区内高标准建设“侨青创新创业园”、“海创空间”、“侨青创业孵化中心”等侨界青年创新创业聚集载体。至2020年,将助力江门建设成为珠江西岸新的经济中心和以“”为特色的小微企业国际化先行地区。(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