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熏染申城白领 白领们:生活一下子饱满了

08.12.2014  10:24

  12月8日消息:“汉未央”,沪上白领中鼎鼎有名的国学团体。起初,这是一帮爱好传统文化的青年人自娱自乐的自组织。自从正式在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注册成为正牌社团之后,“汉未央”在汉舞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对传统礼仪、古典音乐及古代六艺的现代研习团队。三年间,人数、学习内容及活动的丰富程度极速膨胀,还衍生出好几个细分社团。

  跳汉舞,学习传统礼仪;读古诗,探寻丰富生物学知识;啃古书,感悟生活哲学……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汉学风潮”自上海世博会后悄然席卷申城,熏染白领。初尝汉学的年轻白领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如同气球般“一下子饱满了起来”。当一个又一个以国学为主的学习团队在白领集聚地冒起,静安区率先启动了“白领学堂”工程——由政府搭台、社会组织唱戏,整合有特色、有诚信的国学教育机构及资源。项目启动五年多来,扶持了一批国学自组织向正规社团转变,覆盖数万名静安白领,辐射全城数十万青年。

   汉风起,礼乐人生渐渐成追求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中华传统汉文化火了一把又一把。很多青年人就追赶着这股热潮,开始接触汉文化,学习国学。

  接触国学,大多白领一开始仅仅是出于好奇。但浩瀚渊博的汉文化让很多人找到了人生加油站,一头扎了进去。小戴,工科男,原先的周末生活基本是“”,电脑作伴。近一年来,他有了“新根据地”,威海路上的书友汇。他参加的“新组织”叫国学新知,成立于2010年,每周举办《左传》《周易》《说文解字》等以阅读古典文本为核心内容的读书会,并定期在网上网下展开交流。花半年、一年时间抱团啃透一本经典古籍,主创人徐渊意外地发现,“这很有市场”。

  “很多来读《左传》的人,并不是为读而读,而是希望以此了解传统文化。”徐渊说,传统经典读物能给大家提供待人接物的不同视角,“能培养对国家、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爱。

  截至目前,先后有10万人次参与了国学新知的各项活动,微博微信上的粉丝超过50万。很多白领感慨,一开始,是抱着赶时髦的心态来看看,没想到却打开了一扇大门。小戴说:“精读古籍,看到了古人的从容和淡定,也让我在喧嚣浮华中找到了能立定的根。

   汉风扬,师资课程靠谱最难得

  当兴趣成为一种追求,青年白领对国学课就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

  一年花数千元学中国书画,白领小倩舍得这笔投资,因为“觉得这里靠谱”。

  四物堂,是一个成立多年的白领学习团队。每周,200多名白领来此学习传统书画,而且一学就是好多年。这里的会员“黏性”很高,基本没有中途而废者。“靠谱,大概是‘高黏性’的唯一解释。”负责人张岚说,这里的老师来自国内知名美院,填补了上海没有专业美院的空缺。

  目前,市场上各类国学课程纷繁多样,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静安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曾做过一项调研,结果发现,白领最关心的就是“靠谱”。因此,区学促办开始审核办学团体及机构的资质,同时邀请社会评估机构对这些团体定期展开效果评估;在集聚了一批有特色、有诚信的教育机构后,对于各类教学点的收费,采取政府补贴、成本收费与免费学习相结合的运作方式。目前,区学促办每年投入近20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举办大型国学与文化精品讲座和小型人文艺术沙龙活动。

  实惠而靠谱的各类国学课由此大受欢迎。

   汉风绵,复兴传统文化如煲汤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申城白领中牵挂"汉风"的人也越来越多。

  "学习汉文化,不是要回去古代,而是让传统文化回归我们的生活。"一位国学团队负责人这样说。但是,复兴传统文化如同煲汤,政府应该做什么?静安区给出的答案是:小火慢炖。

  全市首个白领国学的联盟枢纽由此落地静安。今年以来,区学促办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沟通交流、专家评审等方式,遴选了20支优秀白领学习团队,成为学习联盟成员。对联盟成员,区学促办给予学习资源、活动经费、活动场地等政策扶持,形成白领团队自愿参与、自主发展、自我服务、自行管理的学习团队发展模式,推动白领学习团队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据区学促办主任孙明丽透露:静安区新一轮三年学习型城区建设行动规划中,将建立100支白领学习团队,充实和扩大白领学习联盟。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学习联盟活动,努力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一个以楼宇为圆点,资源辐射型和志趣相投型的白领学习圈,黏住更多"学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