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汉堡双城友好30周年 汉堡孔院助推中德人文交流 专业化培养新汉学人才 多样化创新文化活动 精准化提升汉语教学
新闻中心讯 5月29日,对于中国上海和德国汉堡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86年5月29日,两座城市共同签署了《上海-汉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声明》,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30年来,两市在工业、商业、贸易、文化、学术等各领域,都有愈来愈密切的互动和交往。
2016年,双城友好30周年纪念之际,由我校与汉堡大学联合创办的汉堡大学孔子学院在其所在地“汉堡豫园”举行了一系列专题活动,庆祝这跨越30年的珍贵友谊。
5月29日,纪念日当天,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汉堡-上海建交30周年庆典”就举办,汉堡总领馆副总领事楼了凡先生致辞,回顾了上海与汉堡作为友好城市的30年历程,展望了未来的美好前景;100多位当地友人与身在汉堡的上海人来此共话两地生活、共唱两地民谣、共享两地美食。
5月26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诗人臧棣先生,也来到汉堡豫园,与德国诗歌爱好者分享他的新作,探讨中西方诗歌的审美特质。
4月17日,第31届汉堡马拉松赛上,由汉堡大学孔子学院通过汉堡驻上海办事处海选的3名来自上海的荣誉参赛者,穿着印有上海话和德语的孔子学院文化衫跑完了全程。马拉松赛前夕,他们受邀参加了孔子学院倡办的首次“汉堡上海马拉松桥梁”活动,与汉堡市的三位马拉松行家分享亲身经历,交流心得体验。
自2007年9月成立以来,汉堡大学孔子学院就以“要做就做最专业”为目标,依托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新汉学计划”的支持,促进我校与汉堡大学的学术交流;举办“中德对话”、“茶楼文学”等文化活动,积极参与“中国时代(China Time)”文化节、“莱辛戏剧节”、汉堡城市马拉松赛等重大文化项目;培养了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本土教师队伍,探索适合德国人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
经过九年努力探索,汉堡大学孔子学院逐渐改变了当地人“孔子学院就是包饺子学院”的刻板印象,成为集学术研究、高端文化活动和专业汉语教学于一体的海外中国文化传播机构,在“世界桥城”搭起了一座讲述中国故事的新桥梁。
当德国新生代遇见中德关系史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德国模式”,“1920年代中德反帝国主义合作”,“1927-1935年间中瑞西北探险队德国成员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学术考察”,“1930年代中国人在柏林的文化外交活动”,“1970年代德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出版机构的相遇”……
这些围绕“历史上的中欧关系”的主题报告来自我校与汉堡大学联合培养的第一批博士生。在汉堡的国际学生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最多,他们中的多数集中于大气、电子等精英研究领域,而近年来,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新汉学计划”的支持下,汉堡大学与复旦大学中华文明中心合作,积极推动两校在人文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在全球众多孔子学院中,我校和汉堡大学是第一家实施“中外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单位。
每年,由我校和汉堡大学联合设立限额,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出资资助5名来自德国的博士研究生,在我校进行中德关系领域的研究,范围设定为“中国在欧洲,欧洲在中国:1830年至1950年”,在跨越文史哲三学科的基础上,还开设了古典、近世、现当代三个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中国文化素养、熟练掌握汉语的外籍汉学研究专门人才,使之进一步掌握中国学研究的理论与文献基础。
除了日常授课计划和学术论文之外,两所学校每年联合举办一次博士生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阶段性成果的机会。7月19日至21日,今年的青年学者论坛将在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所在地——汉堡豫园举办,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从来不缺金发碧眼的德国观众”
孔子学院是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许多孔子学院的受众始终局限于海外华人。但是,汉堡大学孔子学院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从来不缺观众和听众,尤其是金发碧眼的德国人。”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拥有固定的翻译人员,所有文化活动都配备了同声翻译,德国观众和听众可以跨越语言障碍,感受中国和中国文化。
9年来,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以双语形式举办“中德对话”,每季度邀请两位分别来自中国和德国的专家,探讨当下的热门话题,涉及社会现实、生活方式、国际政治、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茶楼文化”则为德国读者、观众提供了与中国著名文人亲密接触的机会。作家莫言、王蒙、王安忆、余华、北岛、麦家、王刚,剧作家过士行,著名导演林兆华、孟京辉,著名演员濮存昕、冯远征等,都曾被邀请做过“茶楼文学”的主讲嘉宾。
而一年一度的“中德元宵节联欢会”已经成为北德地区最大的中国主题文化活动,今年前来汉堡豫园参与活动的德国观众首次突破1000人。汉堡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学生和家长光临此次盛会。
相较往年,2016年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的活动更密集、高端和专业。第一季度短短3个月中,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了2场话剧暨座谈会、2场大型音乐会、1次工作坊、1场小型摇滚音乐会和3次中国著名作家与德国读者见面会。
重大文化活动的忠实合作伙伴
汉堡市市长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在2016年新年招待会的致辞中谈及,“汉堡与上海是30年的姐妹城市,汉堡有孔子学院作为最重要的中国文化机构。”如今,汉堡大学孔子学院已成为汉堡市各类重大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之一。
今年1月的“莱辛戏剧节”上,上海话剧院带来了当代话剧《乌合之众》,现场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组织了座谈会,邀请德国专家和观众,与《乌合之众》的编剧和主要演员展开对话,共同探讨中国当代话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审美特征。座谈会结束后,一些德国观众意犹未尽,围着中国演职人员,一直讨论到了深夜。
汉堡市政府每两年会举办一次“中国时代(China Time)”文化节,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是指定主办单位之一。据悉,今年11月的“中国时代(China Time)”文化节上,孔子学院将推出“神秘的音响”系列节目,包括中国乐器展览、中国音乐演奏、专家讲座等环节,推广中国古代和当代的音乐与乐器文化。
2016年是“汉堡-上海友好城市30周年”,汉堡大学孔子学院通过汉堡驻上海办事处,海选了3名来自上海的荣誉参赛者。三名选手第一次来到德国,受到了汉堡市政府的隆重接待。马拉松赛当天,他们穿着印有上海话和德语的孔子学院文化衫跑完了全程。马拉松赛前夕,他们受邀参加了孔子学院倡办的首次“汉堡上海马拉松桥梁”活动,与汉堡市的三位马拉松行家分享亲身经历,交流心得体验。现在,上海市也已经发出邀请,委托孔子学院选拨汉堡选手参加将于11月举办的上海马拉松比赛。
德语地区名列第一的汉语教学
据汉堡大学孔子学院德方院长康易清介绍,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是少数设有语言部的孔子学院之一,因为绝大多数孔子学院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维持语言部的运转。
汉堡大学孔子学院语言部主任Arvid Storch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汉语教学专家。一直以来,他的目标都是“做最专业的汉语教学”。尽管从全球范围来看,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但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成就有目共睹,在目前德语地区的所有孔子学院中名列第一。
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课程为不同需求的群体量身定制,包括长期班、中期班、强化班等,学生人数长期保持稳定。课程之外,还专注语言教学的多样化,比如定期开展汉语角活动,提供充分、专业的交流素材,鼓励中德两国人增加互动。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李楠说,9年来,学员学习汉语的动机和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起初,当地学员多是为了到中国旅游才学习汉语,如今很多学员学习汉语是出于学习、工作的需要,选择性和目的性更强。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课程甚至吸引了一些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
9年来,汉堡大学孔子学院逐渐培养起一支高品质、训练有素的本土专业教师队伍。18位本土教师长期在孔子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每一位汉语老师正式执教前,都必须经过至少半年的严格培训,反复听课和试讲。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施行集体备课制度,努力探索适合德国人的汉语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