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市场化:不意味着趋势性贬值

12.08.2015  11:25


  参考前日收盘价中间价一次性贬值逾千基点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市场化逼近

  趋势性贬值难现,但需警惕贬值预期强化引发资金外流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极具意义的一步。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11日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11日当日,人民币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贬值1136基点至6.2298,盘中即期汇率也一度跌破6.33的水平。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由于此次完善报价所带来的一次性的调整,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业内人士表示,更为贴近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将缓解由于扭曲汇率而带来的出口压力,但是也应警惕由于此次改革引发的贬值预期带来新一轮资金外逃。

  意外 市场化改革直指“中间价

  “改革是预期之内的,但改革方式是超出预期的。”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大部分市场人士都预期央行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仍会选择在扩大人民币日波幅上做文章,因此此次将改革重心直指中间价着实让市场有些意外。

  业内人士要求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呼声一直不断。实际上,不少市场人士表示,过去的中间价也是由做市商报价加权后生成,但是中间价和市场交易价往往出现很大偏离,这就从一个侧面表明货币当局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对中间价进行调整。

  “中间价一直被看做一个黑匣子,这也就使得日波幅的扩大没有太大意义。”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丁志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波幅扩大只是意味着在日交易中汇率可以变动得更大,但是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控制中间价的方式在第二个交易日把汇率再拉回来,汇率由此会出现“折返跑”的现象。所以从一个交易日内来看,可能市场交易价对中间价能达到贬值1%的程度,但是半年下来,人民币兑美元整体的贬值程度可能还赶不上一日内的波动幅度。

  他表示,这次中间价汇率机制调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比过去扩大日波幅意义更为深远。此次央行明确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以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为基础,能使得日间不连续的汇率变为日间连续的汇率。而在汇率连续起来以后,2%的汇率日波幅也能更大程度地显示出其灵活性。“随着人民币中间价的市场化和透明度的加强,日波幅已没有再调整的必要。”他表示。

  实质 一次性调整不意味着趋势性贬值

  此次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的时间点正是人民币中间价与市场汇率持续明显偏离之时。赵庆明表示,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从3月19日到8月10日约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人民币市场汇率一直在6.20左右的狭小区间内波动,实质上回到了紧盯美元的状态。在6月中旬股市波动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反而更为稳定了。“尽管伴随着市场汇率的稳定,汇率预期也基本稳定下来了,但是这种超级盯住美元是不合理的,反而给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套上了枷锁。”赵庆明说。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上周IMF发布的关于人民币特别提款权的报告提及,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并不适合作为计算特别提款权的基准汇率。实际上,报告暗示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应该顺应市场的变化。因此,11日央行的行动也是对这一报告内容的回应。他也提及,最近亚洲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也多有贬值,人民币的贬值和这一短期趋势是相符的。

  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2298,贬值幅度接近2%,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降幅。该中间价也较上日收盘汇率6.2097元贬值约200个基点。从市场交易价来看,当日人民币收于6.3231,当日跌幅为1.87%。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由于此次完善报价所带来的一次性调整,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从经济基本面上来看,我国主要宏观指标都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另外,我国的经常性项目仍然有顺差,外汇储备很高,通胀率较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在安全区间。我国的这些基本面因素都明显强于一些面临较大汇率贬值压力的经济体。

  不过,还是有市场人士担忧,过度的反应可能会在短期内进一步强化贬值预期。实际上,不少机构判断人民币后期要跌至6.50的水平之下。华创证券分析称,需要警惕的是央行的一小步放松,可能强化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引发更大的贬值想象空间,进而强化热钱流出的预期,甚至会强化国内居民和企业更大的换汇意愿。

  利好 避免汇率扭曲给出口添压力

  而此次改革汇率中间价,实体部门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当属出口企业。今年以来,外贸形势持续严峻,尤其是7月我国出口从6月“来之不易”的正增长再次掉头向下,骤降至-8.9%,

  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广东调研时也发现,多数出口企业和海外采购商将“人民币汇率”列为当前出口压力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近期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大幅升值,这使得我国对欧洲和日本的出口增速均已连续5个月负增长。此外,巴西、南非等市场需求也因人民币强劲走势而需求减少,特别是对我日用消费品类出口影响较大。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此轮人民币贬值,从理论上说的确有利于出口,尤其有利于对汇率变动比较敏感的纺织服装、玩具鞋帽、家电等行业,以及加工贸易出口。不过,专家也指出,一些即时结汇的小型出口企业可能由此获益。而交易量大的外贸企业,往往采取事前与银行锁定汇率的做法防范汇率波动风险,因此可能难以感受到此轮贬值带来的积极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此次人民币贬值,会对下半年的出口增长形成支撑。总体来看,对出口企业是利好,企业的让利空间更大了,定价策略也可以更灵活。当然具体到对个体企业的影响,关键还在于产品的竞争力,如果产品没有竞争力,面对国外客户就没有议价能力,贬值带来的收益最终也会被客户拿走。

  丁志杰表示,一味用汇率保出口、稳增长很难,但用完善中间价报价方式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让汇率更为市场化,可以避免汇率扭曲给出口添加压力。应对美联储加息和由此带来的趋势性美元强势,相对弱势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