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郝宇青:用“三张清单”实现“大道至简”

10.03.2015  21:08

求是网编者按: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从来都是中国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将“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方。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内容,求是网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郝宇青为您解读。


访谈嘉宾:郝宇青(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精彩观点:

■三张清单,说到底,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就是要达到“捆绑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腿”的目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改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放权和松绑,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制度的创新——政府制度创新和市场制度创新。

■这里说的“减法”,是指减少政府对社会和企业过多的直接而微观的干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这里所说的“乘法”,是指权力下放,还权于民,创造一个宽松、公平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激活社会和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和转型提供强大的政治动力。

■在我国过去的政府体制改革中,存在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其实,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自身对权力和责任的认识处于混淆不清的状态,或者说,对权力迷信、迷恋,对责任却不愿担当。

■权力之所以表现出专横和任性的状况,就在于权力的边界不清晰,就在于没有对于权力的有效的约束机制。


访谈实录:

求是网: 自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就成为新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而2013年3月14日颁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更是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序幕。能不能首先请您帮我们梳理一下,在这两年多的时间中,中国的简政放权取得了那些成果?

郝宇青: 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府权力,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简政放权可以说是中国政府一直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以通过简政放权释放改革开放的活力。当然,到十八大召开之前,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和逐步完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政府的权力仍然存在着过大和过于集中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影响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发挥。因此,要真正确立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进一步的简政放权,以给改革开放增添活力和动力。也因此,简政放权就成了新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

  应当说,两年多来,新一届政府为做好简政放权的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主要表现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张清单的梳理和运行,这也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所指出的——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具体来说,“权力清单”方面主要表现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本来,新一届政府定制定的目标是,最迟在2017年年初,将政府目前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三分之一。而事实上,到2014年底,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了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这也就是说,新一届政府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目标。这一成绩主要包括: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大力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并取消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全面摸清并公布了国务院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开展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并印发了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

  “负面清单”方面主要表现为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在市场监管方面,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

  “责任清单”方面主要表现为政府组织机构优化、政府的宏观管理水平和行政效能的提升。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要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了行政权力结构,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了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行政权力配置和运行的科学、稳定、高效、廉洁创造了条件。而在政府转变职能,尤其是减少微观事务管理之后,各部门得以腾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管宏观、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得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同时,政府积极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改进和加强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就这些成绩而言,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求是网: 您认为,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政府应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才能做到“放权”不“放任”,“管好”不“管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呢?

郝宇青: 新一届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由于体制机制和权力本身的惯性作用,简政放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此,我觉得刚才提到的三张清单,说到底,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就是要达到“捆绑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腿”的目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应当说,这是简政放权方面改革的重点。

  当然,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宏观管理方面的作用,两者要齐头并进,不能偏废。改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放权和松绑,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制度的创新——政府制度创新和市场制度创新。政府制度创新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市场提供完善的政策环境和条件——尤其是要重点解决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外部性问题,如收入分配、社会公正、社会组织发展、社会自治、环境保护等,释放市场活力和经济红利。市场制度创新的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垄断行业、财税金融和价格改革,为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其实,这里说的“减法”,是指减少政府对社会和企业过多的直接而微观的干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这里所说的“乘法”,是指权力下放,还权于民,创造一个宽松、公平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激活社会和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和转型提供强大的政治动力。

  当然,对于职能转变中的政府来说,如何真正做到“放权”而不“放任”,“管好”而不“管死”,是一个重大考验。这是因为,在我国过去的政府体制改革中,存在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其实,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自身对权力和责任的认识处于混淆不清的状态,或者说,对权力迷信、迷恋,对责任却不愿担当。而要真正做到“放权”不“放任”,“管好”不“管死”,那就要处理好“”与“”的辩证法。“”是要政府放弃那些直接的、微观的干预行为,但绝不是政府简单的一放了之和放手不管,而是要承担起宏观调控和监管的职责。放而不管,就是不作为,就是懒政怠政。这就要求政府做到“”与“”的有机结合。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要下大力气处理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者之间的关系。

  说到底,能否做到“”与“”的有机结合,是考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时候,是考验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时候,是考验政府机构设置合理与否的时候,是考验政府职责体系合理与否的时候,更是考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创新意识、廉洁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时候。


求是网: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事中事后监管”无疑是简政放权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您认为,如何能保证放权之后的下级部门、经济社会不滥用权力,不产生新的寻租问题?如何让他们“有权”也“不任性”?

郝宇青: 事中事后监管”是简政放权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当然,它也是当前简政放权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大短板。正如前面提到的,要做到“”与“”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保证放权之后的下级部门、经济社会不滥用权力,不产生新的寻租问题,才能有效保证他们“有权”也“不任性”。权力之所以表现出专横和任性的状况,就在于权力的边界不清晰,就在于没有对于权力的有效的约束机制。而对于下放的权力,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同样也会出现权力的越位和滥用。因此,要防止权力的任性,管住公权力,就必须依靠法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这里,制度的笼子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梳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力的种类和边界,既要防止越界,又要防止不作为;二是优化机构设置和行政程序,公开行使权力的流程和时间期限;三是加强社会监督,把权力和权力的行使公开化,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中。

  当然,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需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政府的法治意识;二是加强政府的监管意识;三是加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四是加强政府的创新意识;五是加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六是加强社会建设和市场体制改革与简政放权改革的协同性。

  总之,既要要求政府“切实做到勤政为民”,“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又要要求社会和市场的协同跟进。这就是说,简政放权的改革需要相应的社会和市场的条件,如果社会和市场没有准备好,这一改革也将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求是网: 此次的简政放权虽然立足于经济,但实际上已经开启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门,这无疑是一块更难啃的“硬骨头”。最后,您能否结合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经验教训,来谈一谈我国深化改革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郝宇青: 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进行任何一项改革都必将是复杂的,艰巨的。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曲折,也是难免的。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些困难而不去改革,相反,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进行改革。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所说的,“开弓没有回头箭”。但同时,改革的推行又必须是审慎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

  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和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要大力反对特权,防止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这个特殊的利益集团心目中,往往只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没有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不仅不会主动变革,有时还会成为改革的阻力。

  二是要注意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要做到改革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有、共享,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支持改革,投入到改革的事业当中来。

  三是要注意改革的系统性、决策的科学性、政策的连续性。不能因为改革顺利推进,就放松意志,松懈麻痹;也不能因为改革出现挫折,就灰心丧气,斗志全无。要认识到改革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政治领域的跟进。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决策的科学性,更要做到政策的连续性。因为政策的朝令夕改,会导致民众对党和政府认同感的下降。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例如,如何处理好权力与权威的关系问题等。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一届政府的领导下,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的改革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阅读原文


来源| 求是网  编辑| 吕安琪